全本小说网 tbxs.net,王妃反穿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着族人固守着这片小小的土地繁衍生息,根本不清楚外面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们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你们是契丹人的后裔吗?”谢晋华稍稍掩饰了一下内心的激动。
他以为还得花点时间来说服这两位长辈呢,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倒是给了他一个惊喜。
年轻人其实说完之后便有些后悔了,不过他后悔的不是把这件事告诉谢晋华,而是后悔自己违背了祖训。
可是话又说回来,他也不是第一次违背祖训了,趁着外出买生活必须品的时候偷偷跑出去打工是违背祖训,娶了外族的女子也是违背祖训,所以倒是也不多这一件。
不过听到谢晋华要证据,他倒是没有轻易答应,而是跟两位长辈商量起来,只见这三人越说越激动,两位长辈脸上的怒色是越来越多,显然是起了争执。
好在这时阿娟端着菜出来了,招呼大家落座,谢晋华看着阿娟端出来的菜,忽地想起来自己车上的白酒。
这一趟出门他发现了一个窍门,当地的少数民族喜欢喝酒,每次跟他说古的时候都是先端起酒碗,当然,他们喝的一般都是自家酿的米酒或蒸馏出来的白酒。
一次两次之后,谢晋华学聪明了,每次在别人家留宿的时候,除了给对方留一点钱,一般还会带上几瓶白酒,白酒的度数高,容易醉,醉了更容易打开话匣子。
打发黄凯和孔凌出去搬酒后,谢晋华领着金珠几个坐了下来。
喝酒一向是男人们的事情,金珠几个简单吃了点东西出了堂屋,跟坐在厨房门口喂孩子饭的阿娟聊了起来。
从阿娟的嘴里,她们知道她丈夫姓叶,夫家是叶家一族的嫡长一支,爷爷是族长,也是学校里的先生。
整个寨子里一共住了有上千户人家,基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盐矿,自己的窑厂,自己的学校,自己纺纱织布,每五天一个集市,可以拿着自家多余的东西去换自家需要的东西。
阿娟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多,至于金珠问的他们的先祖是哪里来的、当初躲到这里的目的是什么,还有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又是属于哪个民族等等,阿娟一律一问三不知。
金珠这边没什么收获,谢晋华那边倒是进展得不错,主要是谢晋华先向他们普及了一下这近千年的历史知识,改朝换代都换了好几茬,现在没有战乱,没有民族歧视,现在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为了增加可信度,谢晋华特地从ipad里调出了他这一路拍摄的照片
。
其实,谢晋华讲的这些他们也听那些外出的人们说过,只不过没有谢晋华说的这么详细这么透彻。
为此,谢晋华提了一个建议,想拉着村子里的几位老人去一趟城里,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的变化。
小叶在一旁听了欣然同意,他一直就想改革一下所谓的祖训,可问题是族长的权力还没有交到他手里,所以他说话一点力度也没有。
这天晚上他们在阿娟家住了下来,第二天一早,谢晋华和孔凌陪着几位寨子里的几位老人出了寨子,直奔大理而去,一路上,孔凌开车,谢晋华当导游。
逛了大理古城,又去了新城,为了让几位老人长见识,谢晋华也是拼了,主动和黄凯带着他们坐飞机去了一趟昆明,然后又坐火车回来了。
这么一耽误,又是一个星期过去了。
不过这一个星期倒是没有白干,从昆明回来后,金珠一行又跟着几位老者回了村,这一次,他们领着金珠一行去参观了他们的宗祠、学校、盐矿、铜矿、窑厂、瓷器厂、甚至于墓地。
通过这一系列的参观,他们基本可以确定这些人的确就是契丹人的后裔,从他们的族谱上可以知道,当年西辽被蒙古人灭了之后,一部分人北上,一部分人南下,他们这些人是被蒙古人押解到云南的,男的做了最低等的士兵,女的做了奴隶,大理灭亡之后,蒙古人撤走的时候他们这些人便留了下来。
当时因为痛恨蒙古人,他们便一直在做逃亡的准备,派人寻到这样一处隐秘的所在,有盐矿也有铜矿,于是,他们便趁大明的军队进攻云南的时候偷偷跑了,隐姓埋名在这里定居下来。
这一住,便是好几百年。
刚开始的那几十年,他们用炸药把山口封了,所有的族人都不得外出。
后来,因为一次地震把山口震开了,于是,他们派了几个人出去打探消息,这才得知元朝灭亡了,他们成了大明的子民。
从那之后,他们便没有再封上那个山口,相反,他们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派几个人出山,用他们矿里出产的银钱外出买点生活必须品,顺便再打探一下当今的世道。
由于大部分的族人都守着祖训,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山,所以他们确实不清楚外面的变化。
就算他们中的不少人念过书也识字,可他们从书本上了解的东西也有限,
首先,他们的教材也不跟外面接轨,学校分男女,男孩子采用的是双语教学,汉语和契丹语,也就是他们说的那那语,女孩子则只学那那语。
其次,他们的学生从来不参加外面的中考高考,一般男孩子念到十五岁便开始下地做事,女孩子一般念到十岁,只会认一些简单的字和一些基础的算学。
说起来,这个村子的生活模式真的跟早期的田家寨差不多,田家寨那边也有上千户人家,也是坐落在一处四面环山的山洼里,几百年来也是过着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生活,可自从那里被发现被扬名之后,他们的生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珠有一种预感,如果他们回去之后把自己的发现整理成文发表出来,这个地方也将不复往日的平静。(未完待续。)
着族人固守着这片小小的土地繁衍生息,根本不清楚外面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们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你们是契丹人的后裔吗?”谢晋华稍稍掩饰了一下内心的激动。
他以为还得花点时间来说服这两位长辈呢,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倒是给了他一个惊喜。
年轻人其实说完之后便有些后悔了,不过他后悔的不是把这件事告诉谢晋华,而是后悔自己违背了祖训。
可是话又说回来,他也不是第一次违背祖训了,趁着外出买生活必须品的时候偷偷跑出去打工是违背祖训,娶了外族的女子也是违背祖训,所以倒是也不多这一件。
不过听到谢晋华要证据,他倒是没有轻易答应,而是跟两位长辈商量起来,只见这三人越说越激动,两位长辈脸上的怒色是越来越多,显然是起了争执。
好在这时阿娟端着菜出来了,招呼大家落座,谢晋华看着阿娟端出来的菜,忽地想起来自己车上的白酒。
这一趟出门他发现了一个窍门,当地的少数民族喜欢喝酒,每次跟他说古的时候都是先端起酒碗,当然,他们喝的一般都是自家酿的米酒或蒸馏出来的白酒。
一次两次之后,谢晋华学聪明了,每次在别人家留宿的时候,除了给对方留一点钱,一般还会带上几瓶白酒,白酒的度数高,容易醉,醉了更容易打开话匣子。
打发黄凯和孔凌出去搬酒后,谢晋华领着金珠几个坐了下来。
喝酒一向是男人们的事情,金珠几个简单吃了点东西出了堂屋,跟坐在厨房门口喂孩子饭的阿娟聊了起来。
从阿娟的嘴里,她们知道她丈夫姓叶,夫家是叶家一族的嫡长一支,爷爷是族长,也是学校里的先生。
整个寨子里一共住了有上千户人家,基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盐矿,自己的窑厂,自己的学校,自己纺纱织布,每五天一个集市,可以拿着自家多余的东西去换自家需要的东西。
阿娟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多,至于金珠问的他们的先祖是哪里来的、当初躲到这里的目的是什么,还有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又是属于哪个民族等等,阿娟一律一问三不知。
金珠这边没什么收获,谢晋华那边倒是进展得不错,主要是谢晋华先向他们普及了一下这近千年的历史知识,改朝换代都换了好几茬,现在没有战乱,没有民族歧视,现在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为了增加可信度,谢晋华特地从ipad里调出了他这一路拍摄的照片
。
其实,谢晋华讲的这些他们也听那些外出的人们说过,只不过没有谢晋华说的这么详细这么透彻。
为此,谢晋华提了一个建议,想拉着村子里的几位老人去一趟城里,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的变化。
小叶在一旁听了欣然同意,他一直就想改革一下所谓的祖训,可问题是族长的权力还没有交到他手里,所以他说话一点力度也没有。
这天晚上他们在阿娟家住了下来,第二天一早,谢晋华和孔凌陪着几位寨子里的几位老人出了寨子,直奔大理而去,一路上,孔凌开车,谢晋华当导游。
逛了大理古城,又去了新城,为了让几位老人长见识,谢晋华也是拼了,主动和黄凯带着他们坐飞机去了一趟昆明,然后又坐火车回来了。
这么一耽误,又是一个星期过去了。
不过这一个星期倒是没有白干,从昆明回来后,金珠一行又跟着几位老者回了村,这一次,他们领着金珠一行去参观了他们的宗祠、学校、盐矿、铜矿、窑厂、瓷器厂、甚至于墓地。
通过这一系列的参观,他们基本可以确定这些人的确就是契丹人的后裔,从他们的族谱上可以知道,当年西辽被蒙古人灭了之后,一部分人北上,一部分人南下,他们这些人是被蒙古人押解到云南的,男的做了最低等的士兵,女的做了奴隶,大理灭亡之后,蒙古人撤走的时候他们这些人便留了下来。
当时因为痛恨蒙古人,他们便一直在做逃亡的准备,派人寻到这样一处隐秘的所在,有盐矿也有铜矿,于是,他们便趁大明的军队进攻云南的时候偷偷跑了,隐姓埋名在这里定居下来。
这一住,便是好几百年。
刚开始的那几十年,他们用炸药把山口封了,所有的族人都不得外出。
后来,因为一次地震把山口震开了,于是,他们派了几个人出去打探消息,这才得知元朝灭亡了,他们成了大明的子民。
从那之后,他们便没有再封上那个山口,相反,他们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派几个人出山,用他们矿里出产的银钱外出买点生活必须品,顺便再打探一下当今的世道。
由于大部分的族人都守着祖训,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山,所以他们确实不清楚外面的变化。
就算他们中的不少人念过书也识字,可他们从书本上了解的东西也有限,
首先,他们的教材也不跟外面接轨,学校分男女,男孩子采用的是双语教学,汉语和契丹语,也就是他们说的那那语,女孩子则只学那那语。
其次,他们的学生从来不参加外面的中考高考,一般男孩子念到十五岁便开始下地做事,女孩子一般念到十岁,只会认一些简单的字和一些基础的算学。
说起来,这个村子的生活模式真的跟早期的田家寨差不多,田家寨那边也有上千户人家,也是坐落在一处四面环山的山洼里,几百年来也是过着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生活,可自从那里被发现被扬名之后,他们的生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珠有一种预感,如果他们回去之后把自己的发现整理成文发表出来,这个地方也将不复往日的平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