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小说网 www.tbxs.net,御前总管升职手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京城去江南的路还没有修好,所以一来一回,也要花费些时间。
所以等到平安终于得到温老爷子的回信时,已经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三月。
随附的还有徐文美和温成碧各自的信。徐文美的心中将江南的事情交代了一番,又提了提温成碧的婚事已经定下。令人惊讶的是,对方并不是高门大户,亦非书香门第,居然是个寒门士子。
不过虽然出身寒门,但对方才华横溢,并且性格散漫不羁,并不大将世俗礼法放在眼中。温家千辛万苦选中这么一个人,可见对温成碧的偏爱。对方不拘礼法,才能够接受她那些惊世骇俗的做法和想法。
至于温成碧信,虽然半个字都没有提到即将到来的婚事,可是字里行间仍旧看得出来,是十分喜悦的。
显然,这门婚事大家都很满意。
平安也觉得十分欣慰。原以为她成婚后会不耐束缚,但如果有人能接受她的这些离经叛道,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所以姻缘这种事,果然还是需要几分运气的。
不过这样一来,自己的贺礼就要早早准备了,而且还一定要够丰厚。
镜子暂时没办法做出来,平安打算做个机械摆钟。这东西平安曾经手工制作过简易版的,要做出来虽然有点麻烦,但却是可行的。
如果要图快速,平安应该去兵仗局那边找人帮忙,机器和材料都是现成的,而且工匠们的手艺也靠得住。不过这东西一旦制作出来,肯定会有市场。水泥厂已经上交给皇帝了,平安可不打算再给人做白工。
要做的事情那么多,也是需要钱来进行前期运作的嘛。而且很多事情,短时间内不可能交给朝廷来运作,那他就需要自己的人马去做。至少前期的实验研究工作是如此。
至于人手从哪里来?
之前平安将报纸的事情交出去之后,皇帝答应过他下次弄出来的东西让他自己去折腾。平安本来打算用在另一件事上,不过现在看来,用在这里更合适。
平安并不打算从自己这里开先例,让民间私人掌握这些东西——也许以后可以,但最开始的时候,这些东西一定要掌握在朝廷手里。所以平安打算成立一个独立的研究小组,挂在工部下面。
不过在这几年之内,这个研究小组是不会有什么成果的。制作出来的东西,平安会用别的借口拿出来进行运作销售。等到几年之后赵璨登基了,再顺理成章的将这些东西交上去。
平安将这件事写在自己的备忘录上,之后有时间,先写出个初步的计划书来,再去找皇帝申请立项。——现在平安做这些事非常简单,只要皇帝答应就可以了。别人既看不到这件事里的好处,也不知道他究竟要做什么,所以也不会有人想过来抢夺。
而现在最重要的事,自然是先将那位傅彦先生给搞定。
在温老爷子的信里,答应为平安做引荐,并且还附赠了一封信,让平安转交给傅彦。信里的内容自不必说。但是他随即又道,并不认为平安能够请得动傅彦出山。
平安有些惊讶。
因为先入为主的态度,他总觉得隐居在终南山上,又是收徒又是传名,这个傅彦应该是有点儿野心的。为了能够确保目标达成,在之前的信里他曾经含糊的提过一点,让温老爷子心里有数。
可是在温老爷子的回信之中,却认为平安想错了,傅彦根本不是沽名钓誉之徒,至于他隐居在终南山上,也是另有缘故。
然后平安就看到了一个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吐槽的故事。
话说傅彦的曾祖父乃是前朝遗臣,这一点平安之前就已经猜到了。前朝灭亡时,那位傅大人正是亡国皇帝为自己的太子选定的老师。能够被选出来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这傅家满门自然都是忠臣。
所以国灭之后,傅家人自然不会再出仕,便退隐于江南。开馆授徒,专心于文事,很快便积累出了很高的声望。即便是新朝建立之后,也轻易不能动他们。
这也是温老爷子能够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因。
以上是前情。
传至傅彦这一代,傅家在江南早已根深叶茂。傅彦本人文采风流,更是江南士子人人追捧的对象,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子。而傅彦有一位好友,名叫秦浩然。秦浩然才华上虽然略逊色傅彦一筹,然而本人却是姿容出众,风流蕴藉,惹得不知多少江南闺秀倾心不已。
然后悲剧就发生了。
傅彦的未婚妻,另一个书香世家的小姐,看上了傅彦的好友秦浩然。
即便到了现代,订了婚也不是说退就退的,毕竟会影响两家的声誉,何况是这个时候,何况还牵扯到三个书香大族。他们丢不起这个脸面。
然而傅彦的两位好友跪在他面前请求他成全他们。反正他又不喜欢那位小姐,只要后退一步,便能皆大欢喜,为何不成全两个有情人?
平安看到这里就忍不住吐槽,按照狗血剧的剧情,傅彦肯定也必须是喜欢那位未婚妻的。然后在友情和爱情之间辗转煎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
打住!胡思乱想是要不得的!
继续往下看,跟平安猜测的也差不多。总之经过纠结之后,傅彦选择了离家游学,成全自己的好友和未婚妻。
但是那两人却没有想到,搬开了傅彦这个最大的阻碍,他们的家人却因为脸面,死活不同意让两人在一起。甚至开始给他们各自安排婚事,希望他们能够收心成婚。
这时候大概是傅彦的做法给了二人启发,于是这两个人最后选择了私奔逃家,去做一对有情人。
这世上私奔的故事,有好结局的恐怕没有几个。两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人,在外面自然是立足艰难。在脱离了家庭供给的丰厚的物质生活之后,爱情渐渐被柴米油盐的生活消磨殆尽。
曾经将对方当成全世界的一双恋人,最后却成了怨偶。
这还不算,因为没有足够的营养和照顾,那个女子最终在生产的时候一尸两命,魂归地府。
当时那两人选择安顿的地方就是京城,女子死后,被葬在了终南山上。秦浩然在妻子死亡之后恍然大悟,万念俱灰,便就近在终南山上的天机观出家修行,做了个道士。
又是几年之后傅彦游学至此,才惊闻这个消息,大为震动。遂也在那女子坟茔附近结庐居住,直至如今。至于开馆收徒,还是后来名气传出去之后,有求学者慕名而至,他才顺势为之。
所以温老爷子认为平安之前的推断有误,傅彦之所以隐居在这里,根本不是为了扬名,更不可能轻易被他打动。
看完这个故事,平安只有一个感觉——人不中二枉少年!
不过他跟温老爷子的看法不太一样。
或许傅彦当时对那位未婚妻小姐是有情的,但是他既然选择退出,出门游学,就说明并不是为了爱情要死要活的那种人。否则他应该颓废忧伤,借酒浇愁,每天写些凄凄惨惨的诗句博取同情,最后颓唐潦倒而死,并不会比另外两人的结局好到哪里去。
而他选择的是离家游学,一方面是为了避开这些伤心事,但另一方面,未尝不是已经下定决心,要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到自己的学业上去。
而且根据温老爷子所说,傅彦是真的几乎走遍了大楚的山山水水,真正的游学,而不是只是出去跟那些有才名的才子们比试一番,为自己扬名就算了。所以平安觉得,对方在学术上的心思是至诚的。
至于结庐隐居,或许是因为听说了那个女子的死讯,但平安觉得,过了那么多年,少年时朦胧的那点儿情谊还有多少能保留着呢?况且这些年来走过那么多地方,傅彦的心胸想必十分开阔,不会为感情所束缚。
所以不管傅彦住在终南山的原因是什么,平安都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打动他的。
只不过,方式恐怕要变一下了。
平安念头一转,就想到三日后便是上巳节。相传三月初三日是轩辕黄帝的诞辰,又是道教真武大帝寿诞,正值清明过后,柳绿花繁的时节,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
百姓们在这一日于水边饮宴,到郊外踏春,之后甚至逐渐演变成青年男女相亲的节日。——平安发现好像不管什么节日,最后都有可能演变成变相的情人节。对于青年男女们孜孜不倦谈恋爱的热情,也是服了。
总之在这个节日里,京城里的人人们肯定都会出城去游玩赏春,而终南山上的天机观届时还会举行醮斋活动,求福禳灾,庆祝真武大帝寿诞。到时候自然会有很多人顺便登山,到道观里上一炷香。
这么热闹的节日,终南山上住着的那... -->>
从京城去江南的路还没有修好,所以一来一回,也要花费些时间。
所以等到平安终于得到温老爷子的回信时,已经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三月。
随附的还有徐文美和温成碧各自的信。徐文美的心中将江南的事情交代了一番,又提了提温成碧的婚事已经定下。令人惊讶的是,对方并不是高门大户,亦非书香门第,居然是个寒门士子。
不过虽然出身寒门,但对方才华横溢,并且性格散漫不羁,并不大将世俗礼法放在眼中。温家千辛万苦选中这么一个人,可见对温成碧的偏爱。对方不拘礼法,才能够接受她那些惊世骇俗的做法和想法。
至于温成碧信,虽然半个字都没有提到即将到来的婚事,可是字里行间仍旧看得出来,是十分喜悦的。
显然,这门婚事大家都很满意。
平安也觉得十分欣慰。原以为她成婚后会不耐束缚,但如果有人能接受她的这些离经叛道,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所以姻缘这种事,果然还是需要几分运气的。
不过这样一来,自己的贺礼就要早早准备了,而且还一定要够丰厚。
镜子暂时没办法做出来,平安打算做个机械摆钟。这东西平安曾经手工制作过简易版的,要做出来虽然有点麻烦,但却是可行的。
如果要图快速,平安应该去兵仗局那边找人帮忙,机器和材料都是现成的,而且工匠们的手艺也靠得住。不过这东西一旦制作出来,肯定会有市场。水泥厂已经上交给皇帝了,平安可不打算再给人做白工。
要做的事情那么多,也是需要钱来进行前期运作的嘛。而且很多事情,短时间内不可能交给朝廷来运作,那他就需要自己的人马去做。至少前期的实验研究工作是如此。
至于人手从哪里来?
之前平安将报纸的事情交出去之后,皇帝答应过他下次弄出来的东西让他自己去折腾。平安本来打算用在另一件事上,不过现在看来,用在这里更合适。
平安并不打算从自己这里开先例,让民间私人掌握这些东西——也许以后可以,但最开始的时候,这些东西一定要掌握在朝廷手里。所以平安打算成立一个独立的研究小组,挂在工部下面。
不过在这几年之内,这个研究小组是不会有什么成果的。制作出来的东西,平安会用别的借口拿出来进行运作销售。等到几年之后赵璨登基了,再顺理成章的将这些东西交上去。
平安将这件事写在自己的备忘录上,之后有时间,先写出个初步的计划书来,再去找皇帝申请立项。——现在平安做这些事非常简单,只要皇帝答应就可以了。别人既看不到这件事里的好处,也不知道他究竟要做什么,所以也不会有人想过来抢夺。
而现在最重要的事,自然是先将那位傅彦先生给搞定。
在温老爷子的信里,答应为平安做引荐,并且还附赠了一封信,让平安转交给傅彦。信里的内容自不必说。但是他随即又道,并不认为平安能够请得动傅彦出山。
平安有些惊讶。
因为先入为主的态度,他总觉得隐居在终南山上,又是收徒又是传名,这个傅彦应该是有点儿野心的。为了能够确保目标达成,在之前的信里他曾经含糊的提过一点,让温老爷子心里有数。
可是在温老爷子的回信之中,却认为平安想错了,傅彦根本不是沽名钓誉之徒,至于他隐居在终南山上,也是另有缘故。
然后平安就看到了一个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吐槽的故事。
话说傅彦的曾祖父乃是前朝遗臣,这一点平安之前就已经猜到了。前朝灭亡时,那位傅大人正是亡国皇帝为自己的太子选定的老师。能够被选出来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这傅家满门自然都是忠臣。
所以国灭之后,傅家人自然不会再出仕,便退隐于江南。开馆授徒,专心于文事,很快便积累出了很高的声望。即便是新朝建立之后,也轻易不能动他们。
这也是温老爷子能够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因。
以上是前情。
传至傅彦这一代,傅家在江南早已根深叶茂。傅彦本人文采风流,更是江南士子人人追捧的对象,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子。而傅彦有一位好友,名叫秦浩然。秦浩然才华上虽然略逊色傅彦一筹,然而本人却是姿容出众,风流蕴藉,惹得不知多少江南闺秀倾心不已。
然后悲剧就发生了。
傅彦的未婚妻,另一个书香世家的小姐,看上了傅彦的好友秦浩然。
即便到了现代,订了婚也不是说退就退的,毕竟会影响两家的声誉,何况是这个时候,何况还牵扯到三个书香大族。他们丢不起这个脸面。
然而傅彦的两位好友跪在他面前请求他成全他们。反正他又不喜欢那位小姐,只要后退一步,便能皆大欢喜,为何不成全两个有情人?
平安看到这里就忍不住吐槽,按照狗血剧的剧情,傅彦肯定也必须是喜欢那位未婚妻的。然后在友情和爱情之间辗转煎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
打住!胡思乱想是要不得的!
继续往下看,跟平安猜测的也差不多。总之经过纠结之后,傅彦选择了离家游学,成全自己的好友和未婚妻。
但是那两人却没有想到,搬开了傅彦这个最大的阻碍,他们的家人却因为脸面,死活不同意让两人在一起。甚至开始给他们各自安排婚事,希望他们能够收心成婚。
这时候大概是傅彦的做法给了二人启发,于是这两个人最后选择了私奔逃家,去做一对有情人。
这世上私奔的故事,有好结局的恐怕没有几个。两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人,在外面自然是立足艰难。在脱离了家庭供给的丰厚的物质生活之后,爱情渐渐被柴米油盐的生活消磨殆尽。
曾经将对方当成全世界的一双恋人,最后却成了怨偶。
这还不算,因为没有足够的营养和照顾,那个女子最终在生产的时候一尸两命,魂归地府。
当时那两人选择安顿的地方就是京城,女子死后,被葬在了终南山上。秦浩然在妻子死亡之后恍然大悟,万念俱灰,便就近在终南山上的天机观出家修行,做了个道士。
又是几年之后傅彦游学至此,才惊闻这个消息,大为震动。遂也在那女子坟茔附近结庐居住,直至如今。至于开馆收徒,还是后来名气传出去之后,有求学者慕名而至,他才顺势为之。
所以温老爷子认为平安之前的推断有误,傅彦之所以隐居在这里,根本不是为了扬名,更不可能轻易被他打动。
看完这个故事,平安只有一个感觉——人不中二枉少年!
不过他跟温老爷子的看法不太一样。
或许傅彦当时对那位未婚妻小姐是有情的,但是他既然选择退出,出门游学,就说明并不是为了爱情要死要活的那种人。否则他应该颓废忧伤,借酒浇愁,每天写些凄凄惨惨的诗句博取同情,最后颓唐潦倒而死,并不会比另外两人的结局好到哪里去。
而他选择的是离家游学,一方面是为了避开这些伤心事,但另一方面,未尝不是已经下定决心,要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到自己的学业上去。
而且根据温老爷子所说,傅彦是真的几乎走遍了大楚的山山水水,真正的游学,而不是只是出去跟那些有才名的才子们比试一番,为自己扬名就算了。所以平安觉得,对方在学术上的心思是至诚的。
至于结庐隐居,或许是因为听说了那个女子的死讯,但平安觉得,过了那么多年,少年时朦胧的那点儿情谊还有多少能保留着呢?况且这些年来走过那么多地方,傅彦的心胸想必十分开阔,不会为感情所束缚。
所以不管傅彦住在终南山的原因是什么,平安都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打动他的。
只不过,方式恐怕要变一下了。
平安念头一转,就想到三日后便是上巳节。相传三月初三日是轩辕黄帝的诞辰,又是道教真武大帝寿诞,正值清明过后,柳绿花繁的时节,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
百姓们在这一日于水边饮宴,到郊外踏春,之后甚至逐渐演变成青年男女相亲的节日。——平安发现好像不管什么节日,最后都有可能演变成变相的情人节。对于青年男女们孜孜不倦谈恋爱的热情,也是服了。
总之在这个节日里,京城里的人人们肯定都会出城去游玩赏春,而终南山上的天机观届时还会举行醮斋活动,求福禳灾,庆祝真武大帝寿诞。到时候自然会有很多人顺便登山,到道观里上一炷香。
这么热闹的节日,终南山上住着的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