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bxs.net,大宋桃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京城,皇宫,垂拱殿。
真宗将手上的奏折轻轻放下,抬头看了看坐在对面的两位自己最为倚重的臣子,自己是太子的两位老师,如今的宰相李沆和左丞李至。
看到两人都是一副有所思的样子,真宗开口道:“自从继位以来,我已很久没和两位先生如此亲近过了。今天这里没有外人。两位先生,不必拘谨,有何想法,但请直言。”
李沆听到皇帝自称为“我”又怎会不明白这是皇帝为了表示与自己亲近的意思,他可以放下身段亲近自己,可身为臣子的,又岂可不知分寸?,再加上今天皇帝请自己两人来,说的也的确是些体已话。当下忙欠身答道:“陛下,依臣看,此次蜀中民乱再起,恐怕并非尽如王大人所奏那样。臣以为,其中定然另有他情。”
真宗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鼓励道:“先生但讲无妨。”
李沆接着道:“那王继恩自领兵入蜀以来,极尽残暴之能事,虽然将大乱暂时压制了下去,却不免为今日再乱埋下了祸根。当日先皇令张咏知益州(成都)时,曾因此而与王继恩不合。两人争议却因先皇对王继恩宠信有加,最后将张咏呵斥了一番才作罢。如今看蜀地民乱再起,岂非正如张咏昔日所言?因此,臣以为,蜀地民乱之祸根,并不在于民,而在于官。一味的残杀压榨,只能逼得百姓铤而走险。即使今日平了,难免他日又乱。臣又听得传言,说那李顺并未死,此次再起波澜,正是此獠从中挑头。若果如此,那王继恩当日所奏,已将李顺擒斩,则又有欺君之嫌了。”
真宗点点头:“我也看到各地的折子中有说及此事的,甚至还有人亲眼看到那李顺了。可这些并不一定都是真的。先生当知,目下最要紧的,不是论谁是谁非,而是要如何尽快的将民乱平定下去。”
李沆又道:“陛下所言甚是,微臣以为,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欲平民乱,当从其根本着手,荆湖路民变便是一例。倘若一开始各地官府便开仓放赈,百姓但有一丝生理,如何还会聚众滋事?当日眼看各地动荡,直至京师震动。可前有范节度接引,后有寇大人开仓救济,短短两个月,便已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变消弥于无形之中,臣以为,此方胜过一味进剿百倍。”
真宗道:“先生言之有理,开仓放粮,看似花费颇大,但相比起大军开拔来,却又不知省了多少,况且,民乱平定之后,又要与民生息,杀的时候嫌多,事后要恢复时却又嫌少了。倘若能在未见刀枪之前先行平定,自然胜过进剿百倍了。可话虽如此,我看我蜀地民变,与荆湖路之间又有不同,只怕难以善了,先生可有良策?”
李沆道:“张咏张大人知益州时,民望颇高,且张大人当年曾向先皇上过安蜀六策,只是,因王继恩之故,使其策未便实施。臣以为,陛下欲安蜀,则必用张大人。”
真宗又点头道:“张咏此人,我倒是颇有耳闻,听说此人为人至孝,又有胆有识。当年蜀中民乱未定时,他赴益州任时竟然单人而去,在益州几年官声也不错。自益州回京之后,父皇本打算让他出知杭州,却因那杭州孙冕故未能成行,这几年一直在翰林院闲着。又闻得他与寇准相交甚善,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寇准择友的目光来推测,想必张咏也差不到哪里去。”
半天没开口的李至突然插口道:“官家果然明察秋毫,那张咏与寇准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兼为人生性暴躁,又习得此许武艺,因而行事往往出人意料。传言张咏未中举时便因猜忌而杀过人。他在益州任上时曾因一小吏贪污一文钱而将其杖毙。又与上下官员相处颇多不睦之处。而张咏本人对此却从不避讳,甚至,微臣听说,张咏还因此自号乖崖。以示自己与从不同之处。官家欲用此人,须得慎之又慎啊。”
真宗听到他说这些,向李沆道:“一文钱?果有此事?”
李沆心中十分不满意,对这位昔日的好友、今日的同僚,他简直有些无语。自从真宗继位之后,李至从当年兢兢业业的样子一下来了个大逆转,凭借着皇帝的宠信,大量的任用亲信,打击异已。以前吕端做宰相的时候,他虽然背后小手腕不断,却也不敢当面说三道四。可当吕端病故之后,自己接了宰相,这家伙便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指手划脚了。整日鸡蛋里头挑骨头,恨不得马上就把李沆从相位上挤下来,自己坐上去。
可是同是太子府里出来的旧人,大家在皇帝面前份量相当,几次三番下来,每每交手都被皇帝和了稀泥。但从皇帝对他的态度来看,却从未因李至搞的这些小动作而对其稍有不满。这才导致的李至变本加厉,从一开始的偶有冒犯,到如今的处处抵制。说简单点就是,凡是李沆提出的意见,李至必然会找到一些把柄之类的向他攻击。每每被李沆当场戳穿却从不悔改。似乎和李沆做对已成了他目前唯一的事情。
要命的是皇帝虽然明白这个道理,除了偶尔笑着说他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之外,几乎从未有过任何训斥。而且无论何时,只要是召见李沆的时候,必然会同时将这个让人头痛的家伙一起召来,这才是让李沆最恼火也是最无奈的。
以前在太子府时,还不觉得什么,如今再看这个李至,除了玩弄一些小手段,小聪明之外,简直一无是处。就连在皇帝面前的称呼,他也要玩一些小把戏。从真宗继位以来,吕端为了巩固这位太平皇帝在臣子中间的地位,有人前从未以“官家”这样的称呼与皇帝对过话。而李沆继位之后,自然也都是以“陛下”相称,以示皇权尊贵。可是这个李至,却无论人前人后,均是以“官家”相称,满朝上下,如今似乎只有他有此殊荣。玩心眼到这种程度,简直令人指。
暗自鄙视了一下这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第一宠臣,李沆点了点头道:“确有此事,微臣日前曾调阅了益州的案卷,张大人当时的判词是,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京城,皇宫,垂拱殿。
真宗将手上的奏折轻轻放下,抬头看了看坐在对面的两位自己最为倚重的臣子,自己是太子的两位老师,如今的宰相李沆和左丞李至。
看到两人都是一副有所思的样子,真宗开口道:“自从继位以来,我已很久没和两位先生如此亲近过了。今天这里没有外人。两位先生,不必拘谨,有何想法,但请直言。”
李沆听到皇帝自称为“我”又怎会不明白这是皇帝为了表示与自己亲近的意思,他可以放下身段亲近自己,可身为臣子的,又岂可不知分寸?,再加上今天皇帝请自己两人来,说的也的确是些体已话。当下忙欠身答道:“陛下,依臣看,此次蜀中民乱再起,恐怕并非尽如王大人所奏那样。臣以为,其中定然另有他情。”
真宗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鼓励道:“先生但讲无妨。”
李沆接着道:“那王继恩自领兵入蜀以来,极尽残暴之能事,虽然将大乱暂时压制了下去,却不免为今日再乱埋下了祸根。当日先皇令张咏知益州(成都)时,曾因此而与王继恩不合。两人争议却因先皇对王继恩宠信有加,最后将张咏呵斥了一番才作罢。如今看蜀地民乱再起,岂非正如张咏昔日所言?因此,臣以为,蜀地民乱之祸根,并不在于民,而在于官。一味的残杀压榨,只能逼得百姓铤而走险。即使今日平了,难免他日又乱。臣又听得传言,说那李顺并未死,此次再起波澜,正是此獠从中挑头。若果如此,那王继恩当日所奏,已将李顺擒斩,则又有欺君之嫌了。”
真宗点点头:“我也看到各地的折子中有说及此事的,甚至还有人亲眼看到那李顺了。可这些并不一定都是真的。先生当知,目下最要紧的,不是论谁是谁非,而是要如何尽快的将民乱平定下去。”
李沆又道:“陛下所言甚是,微臣以为,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欲平民乱,当从其根本着手,荆湖路民变便是一例。倘若一开始各地官府便开仓放赈,百姓但有一丝生理,如何还会聚众滋事?当日眼看各地动荡,直至京师震动。可前有范节度接引,后有寇大人开仓救济,短短两个月,便已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变消弥于无形之中,臣以为,此方胜过一味进剿百倍。”
真宗道:“先生言之有理,开仓放粮,看似花费颇大,但相比起大军开拔来,却又不知省了多少,况且,民乱平定之后,又要与民生息,杀的时候嫌多,事后要恢复时却又嫌少了。倘若能在未见刀枪之前先行平定,自然胜过进剿百倍了。可话虽如此,我看我蜀地民变,与荆湖路之间又有不同,只怕难以善了,先生可有良策?”
李沆道:“张咏张大人知益州时,民望颇高,且张大人当年曾向先皇上过安蜀六策,只是,因王继恩之故,使其策未便实施。臣以为,陛下欲安蜀,则必用张大人。”
真宗又点头道:“张咏此人,我倒是颇有耳闻,听说此人为人至孝,又有胆有识。当年蜀中民乱未定时,他赴益州任时竟然单人而去,在益州几年官声也不错。自益州回京之后,父皇本打算让他出知杭州,却因那杭州孙冕故未能成行,这几年一直在翰林院闲着。又闻得他与寇准相交甚善,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寇准择友的目光来推测,想必张咏也差不到哪里去。”
半天没开口的李至突然插口道:“官家果然明察秋毫,那张咏与寇准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兼为人生性暴躁,又习得此许武艺,因而行事往往出人意料。传言张咏未中举时便因猜忌而杀过人。他在益州任上时曾因一小吏贪污一文钱而将其杖毙。又与上下官员相处颇多不睦之处。而张咏本人对此却从不避讳,甚至,微臣听说,张咏还因此自号乖崖。以示自己与从不同之处。官家欲用此人,须得慎之又慎啊。”
真宗听到他说这些,向李沆道:“一文钱?果有此事?”
李沆心中十分不满意,对这位昔日的好友、今日的同僚,他简直有些无语。自从真宗继位之后,李至从当年兢兢业业的样子一下来了个大逆转,凭借着皇帝的宠信,大量的任用亲信,打击异已。以前吕端做宰相的时候,他虽然背后小手腕不断,却也不敢当面说三道四。可当吕端病故之后,自己接了宰相,这家伙便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指手划脚了。整日鸡蛋里头挑骨头,恨不得马上就把李沆从相位上挤下来,自己坐上去。
可是同是太子府里出来的旧人,大家在皇帝面前份量相当,几次三番下来,每每交手都被皇帝和了稀泥。但从皇帝对他的态度来看,却从未因李至搞的这些小动作而对其稍有不满。这才导致的李至变本加厉,从一开始的偶有冒犯,到如今的处处抵制。说简单点就是,凡是李沆提出的意见,李至必然会找到一些把柄之类的向他攻击。每每被李沆当场戳穿却从不悔改。似乎和李沆做对已成了他目前唯一的事情。
要命的是皇帝虽然明白这个道理,除了偶尔笑着说他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之外,几乎从未有过任何训斥。而且无论何时,只要是召见李沆的时候,必然会同时将这个让人头痛的家伙一起召来,这才是让李沆最恼火也是最无奈的。
以前在太子府时,还不觉得什么,如今再看这个李至,除了玩弄一些小手段,小聪明之外,简直一无是处。就连在皇帝面前的称呼,他也要玩一些小把戏。从真宗继位以来,吕端为了巩固这位太平皇帝在臣子中间的地位,有人前从未以“官家”这样的称呼与皇帝对过话。而李沆继位之后,自然也都是以“陛下”相称,以示皇权尊贵。可是这个李至,却无论人前人后,均是以“官家”相称,满朝上下,如今似乎只有他有此殊荣。玩心眼到这种程度,简直令人指。
暗自鄙视了一下这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第一宠臣,李沆点了点头道:“确有此事,微臣日前曾调阅了益州的案卷,张大人当时的判词是,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