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bxs.net,明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十一章
国军初战不利,外廊阵地大多失守。日军所过,无复形迹。蒋中正得报,不觉又露怯意。本欲与倭寇相持,待苏联出兵突袭驻满洲之倭军;且原定云南卢汉部加入南京会战。然云南至南京,千里迢迢,一时难以就到;苏联空造声势,唯作壁上观。蒋中正得不到南北夹击之局,救援又难,只得黯然令国军撤守南京。唐生智捱了几日,寝食难安,得到蒋中正之令,心中霍然轻松许多,即令各部长官赴官邸商讨撤军事宜。
谢家昌赶到南京卫戍司令官部时,见各部长官已愁眉坐于桌旁。唐生智宣布撤退指令。谢家昌惊讶道:“现两军酣战之际,唯死战方可自救。突然宣布撤退之令,我军必遭灭顶之灾!”桂永清道:“各部皆疲于应战,死守一处,乃取祸之道。我部守卫光华门,已遭倭寇强攻数日。桂某亲睹本部吴幼元营长遭空袭重伤,命在旦夕;谢承瑞不避锋锐,亲临督战;我部主守紫金山,捍卫国父之陵,守军营长伤亡殆尽。凡我部守卫之阵,桂某皆能亲临督战。然桂某认为:为保抗战之本,我军可先撤出去,再寻机歼敌。”谢家昌道:“校长誉率真兄为‘黄埔军人之楷模’,率真之勇烈,家昌亦有所闻。然我军累败,使军心尽堕,皆因累战累撤之故。要么不战,战则拼死相搏,才能给予中华民众希望。”孙元良凄声道:“我部防守雨花台、中华门两处要隘,累遭重兵攻击。雨花台阵地,大部已失;中华门亦岌岌可危,我军死伤无数,若是再战,我师必遭覆亡。”谢家昌欲待再言。唐生智颓唐道:“中央之策,乃经深思熟虑而成,昌儒勿要争执了。此次撤退,各部均从正面突围,卫戍司令部从下关渡江。”俞济时倏然起身,怔忪道:“我74军与71军、7军俱在城中防守,如何突围?”王敬久、孙元良齐声附和。唐生智道:“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和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可用轮渡过江,向滁州集结。”王耀武起身道:“不论突围或渡江,须谋划周密。可密令江北岸所有船只调到下关至八卦洲之一线,分配给各部,并区分上船之码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唐生智轻描淡写道:“知道了。”言罢即令散会。各部将领哄然起身,匆匆离去。
谢家昌木然坐着,长吁短叹。罗卓英劝道:“昌儒勿要绝望,抗击倭寇,岂无战机可期?昔刘邦累败于项羽,而韩信垓下一击,迫得项羽自刎于乌江。我军撤出南京,寻机再战,就目今而言,是唯一出路。”将谢家昌扶起,亲送出官邸。谢家昌立于玄武湖边,却见星光下,湖水一波一波,翻滚不绝,悲然道:“只怕南京军民之血水溢满玄武湖,而后将长江染红!”罗卓英安慰道:“不至如此,昌儒勿要担心。”谢家昌与罗卓英执手相别,道:“尤青为我旧友,又为同乡,今日相别,只怕相见无期。他日击败倭寇,一统中华,勿忘烧纸告知!”罗卓英一阵哽咽,竟然无语。
众将本无心应战,此时撤军令如同特赦书,长官们可以合法的逃离南京,散会后便匆匆电令所属部队撤退,而后不顾前线将士,先行渡江北逃。其中德械师之71军,军长王敬久、师长沈发藻,会后便仓皇奔下关,渡江北上。正当此时,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回到指挥部,将撤退事宜告知参谋长邱清泉,而后亦奔下关渡江。更甚者如教导总队第旅旅长胡启儒,不等会议结束,只身偷偷溜到下关。——自上而下,军心尽堕。
时倭军占领雨花台,便向中华门、水西门、通济门等处增兵添将,攻击不息。国军死死支撑,激战至傍晚,国军将士死伤无数。易安华、姚中英、程智等将佐以身殉国。唐生智得知其情,电告中央:“吾军以血肉之躯,与钢铁相争,伤亡之数,当然重大。雨花台已然失守,朱赤以下将士,阵亡数千之众。倭寇连日轰炸,南京全城已成炼狱。所幸紫金山等处仍在我手中。”而后又发布《首都卫戍司令长官作战命令特字第一号》令:“首都卫戍部队决于本日晚,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本日晚各部队开始行动,突围后运动,务避开公路,并须酌派部队破坏重要公路桥梁,阻止敌人之运动为要。”
撤退令既出,众尽星散。守阵士卒知众将领弃军遁逃,又惊又怒,皆无心守御,弃阵而走,哄然往下关方向逃命。直接向倭军缴械投降,望能保存性命者,亦不在少数。于是倭军一举攻占中华门、通济门。倭军放开城门,城外倭军如潮水般涌入。倭军令汉奸四处喊话,凡降者可存性命。于是国军不及逃者,大多缴械投降。倭军将降兵尽拘于墙边。
王耀武自归本部,便将撤退令遍示众将。众将看了,黯然无语。王耀武一面令李天霞率本部至八卦洲扎木排过江... -->>
第三十一章
国军初战不利,外廊阵地大多失守。日军所过,无复形迹。蒋中正得报,不觉又露怯意。本欲与倭寇相持,待苏联出兵突袭驻满洲之倭军;且原定云南卢汉部加入南京会战。然云南至南京,千里迢迢,一时难以就到;苏联空造声势,唯作壁上观。蒋中正得不到南北夹击之局,救援又难,只得黯然令国军撤守南京。唐生智捱了几日,寝食难安,得到蒋中正之令,心中霍然轻松许多,即令各部长官赴官邸商讨撤军事宜。
谢家昌赶到南京卫戍司令官部时,见各部长官已愁眉坐于桌旁。唐生智宣布撤退指令。谢家昌惊讶道:“现两军酣战之际,唯死战方可自救。突然宣布撤退之令,我军必遭灭顶之灾!”桂永清道:“各部皆疲于应战,死守一处,乃取祸之道。我部守卫光华门,已遭倭寇强攻数日。桂某亲睹本部吴幼元营长遭空袭重伤,命在旦夕;谢承瑞不避锋锐,亲临督战;我部主守紫金山,捍卫国父之陵,守军营长伤亡殆尽。凡我部守卫之阵,桂某皆能亲临督战。然桂某认为:为保抗战之本,我军可先撤出去,再寻机歼敌。”谢家昌道:“校长誉率真兄为‘黄埔军人之楷模’,率真之勇烈,家昌亦有所闻。然我军累败,使军心尽堕,皆因累战累撤之故。要么不战,战则拼死相搏,才能给予中华民众希望。”孙元良凄声道:“我部防守雨花台、中华门两处要隘,累遭重兵攻击。雨花台阵地,大部已失;中华门亦岌岌可危,我军死伤无数,若是再战,我师必遭覆亡。”谢家昌欲待再言。唐生智颓唐道:“中央之策,乃经深思熟虑而成,昌儒勿要争执了。此次撤退,各部均从正面突围,卫戍司令部从下关渡江。”俞济时倏然起身,怔忪道:“我74军与71军、7军俱在城中防守,如何突围?”王敬久、孙元良齐声附和。唐生智道:“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和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可用轮渡过江,向滁州集结。”王耀武起身道:“不论突围或渡江,须谋划周密。可密令江北岸所有船只调到下关至八卦洲之一线,分配给各部,并区分上船之码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唐生智轻描淡写道:“知道了。”言罢即令散会。各部将领哄然起身,匆匆离去。
谢家昌木然坐着,长吁短叹。罗卓英劝道:“昌儒勿要绝望,抗击倭寇,岂无战机可期?昔刘邦累败于项羽,而韩信垓下一击,迫得项羽自刎于乌江。我军撤出南京,寻机再战,就目今而言,是唯一出路。”将谢家昌扶起,亲送出官邸。谢家昌立于玄武湖边,却见星光下,湖水一波一波,翻滚不绝,悲然道:“只怕南京军民之血水溢满玄武湖,而后将长江染红!”罗卓英安慰道:“不至如此,昌儒勿要担心。”谢家昌与罗卓英执手相别,道:“尤青为我旧友,又为同乡,今日相别,只怕相见无期。他日击败倭寇,一统中华,勿忘烧纸告知!”罗卓英一阵哽咽,竟然无语。
众将本无心应战,此时撤军令如同特赦书,长官们可以合法的逃离南京,散会后便匆匆电令所属部队撤退,而后不顾前线将士,先行渡江北逃。其中德械师之71军,军长王敬久、师长沈发藻,会后便仓皇奔下关,渡江北上。正当此时,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回到指挥部,将撤退事宜告知参谋长邱清泉,而后亦奔下关渡江。更甚者如教导总队第旅旅长胡启儒,不等会议结束,只身偷偷溜到下关。——自上而下,军心尽堕。
时倭军占领雨花台,便向中华门、水西门、通济门等处增兵添将,攻击不息。国军死死支撑,激战至傍晚,国军将士死伤无数。易安华、姚中英、程智等将佐以身殉国。唐生智得知其情,电告中央:“吾军以血肉之躯,与钢铁相争,伤亡之数,当然重大。雨花台已然失守,朱赤以下将士,阵亡数千之众。倭寇连日轰炸,南京全城已成炼狱。所幸紫金山等处仍在我手中。”而后又发布《首都卫戍司令长官作战命令特字第一号》令:“首都卫戍部队决于本日晚,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本日晚各部队开始行动,突围后运动,务避开公路,并须酌派部队破坏重要公路桥梁,阻止敌人之运动为要。”
撤退令既出,众尽星散。守阵士卒知众将领弃军遁逃,又惊又怒,皆无心守御,弃阵而走,哄然往下关方向逃命。直接向倭军缴械投降,望能保存性命者,亦不在少数。于是倭军一举攻占中华门、通济门。倭军放开城门,城外倭军如潮水般涌入。倭军令汉奸四处喊话,凡降者可存性命。于是国军不及逃者,大多缴械投降。倭军将降兵尽拘于墙边。
王耀武自归本部,便将撤退令遍示众将。众将看了,黯然无语。王耀武一面令李天霞率本部至八卦洲扎木排过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