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bxs.net,皇后,你也不想皇上丢了江山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在刘煦拜访王家大宅的当天晚上,王济便费尽唇舌说服了其他族人,晓以利害,最终王家绝大多数族人都一致同意暂且支持萧恪,助萧恪守住徐州这一方净土,待将来朝廷再次平定白巾之乱,他们王家再另做定夺。
毕竟刘煦说得确实不错,一旦萧恪垮了台,谁也不知道青徐两州会滋生多少路贼寇,取代萧恪的新都督能不能守得住徐州,等待他们琅琊王氏的又将会是什么命运。
河间卢氏血淋淋的例子在前,萧恪只是要打压他们这些世家大族,但白巾军可是欲将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给斩草除根。
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之下,他们宁愿相助萧恪,换取整个王氏族人的无虞。
因此,就在萧王两家在琅琊郡的庄园被贼人洗劫之后的不久,兰陵萧氏和琅琊王氏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做法。
萧家以徐州多贼寇为由,将其他庄园中大量的粮食转移去了邻近的豫州,而王家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大量的粮食运去了青州各郡县以斗米三百钱的价格出售。
虽说这个价格比旱灾之前斗米几十钱价格要高上不少,但相对于其他州郡动辄斗米上千钱的价格,已经算得上是良心价。
与此同时,楚家也在青州市面上以略低于王家的万记粮店的价格投放大量粮食,青州缺粮的情况顿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而不少青州的商人和豪强本来看粮食价格暴涨,手中囤积了大量的粮食,想待高价再出手,可如今眼见楚家和王家将大量的粮食运到青州来售卖,粮价一跌再跌,哪里还坐得住,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纷纷开始大量抛售手中的粮食,导致粮食价格又进一步下跌,很快便跌到了斗米一百多钱的价格,青州粮食短缺和粮价暴涨的问题同时迎刃而解。
虽然青州的旱情依旧严重,不少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但因为青州各地官府都在积极组织百姓兴修水利,还是使大多数的良田都得到了灌溉,极大缓解了灾情。
而青州各地官府在面对这次旱灾时之所以如此卖力,皆因大都督府有令——
若是其治下有一人饿死,当地县令就地免职;
若是其治下有十人饿死,当地县令以渎职罪处斩,上面的太守免职;
若是其治下超过百人饿死,当地县令和太守皆以渎职罪处斩。
为了防止这些县令和太守之间勾结串连,欺上瞒下,萧恪还将那些等待出缺的举人都任命为判官,派往青州各郡县督查那些太守和县令。
这下可苦了青州的那些太守和县令,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些举人出身的判官一个个都在虎视眈眈盯着他们的官位,毕竟只有将他们这些地方官拉下马,官位才会有出缺,那些举人才有机会取而代之。
因此,这些县令和太守在治理旱情上一个比一个卖力,甚至有些官员为了避免自己治下出现百姓饿死之事,竟不惜自掏腰包买来米粮施粥赈济百姓,反而赢得了百姓们一片赞誉,成为一时美谈。
而青州各地的百姓也没有辜负当地官员的期望,在官府... -->>
就在刘煦拜访王家大宅的当天晚上,王济便费尽唇舌说服了其他族人,晓以利害,最终王家绝大多数族人都一致同意暂且支持萧恪,助萧恪守住徐州这一方净土,待将来朝廷再次平定白巾之乱,他们王家再另做定夺。
毕竟刘煦说得确实不错,一旦萧恪垮了台,谁也不知道青徐两州会滋生多少路贼寇,取代萧恪的新都督能不能守得住徐州,等待他们琅琊王氏的又将会是什么命运。
河间卢氏血淋淋的例子在前,萧恪只是要打压他们这些世家大族,但白巾军可是欲将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给斩草除根。
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之下,他们宁愿相助萧恪,换取整个王氏族人的无虞。
因此,就在萧王两家在琅琊郡的庄园被贼人洗劫之后的不久,兰陵萧氏和琅琊王氏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做法。
萧家以徐州多贼寇为由,将其他庄园中大量的粮食转移去了邻近的豫州,而王家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大量的粮食运去了青州各郡县以斗米三百钱的价格出售。
虽说这个价格比旱灾之前斗米几十钱价格要高上不少,但相对于其他州郡动辄斗米上千钱的价格,已经算得上是良心价。
与此同时,楚家也在青州市面上以略低于王家的万记粮店的价格投放大量粮食,青州缺粮的情况顿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而不少青州的商人和豪强本来看粮食价格暴涨,手中囤积了大量的粮食,想待高价再出手,可如今眼见楚家和王家将大量的粮食运到青州来售卖,粮价一跌再跌,哪里还坐得住,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纷纷开始大量抛售手中的粮食,导致粮食价格又进一步下跌,很快便跌到了斗米一百多钱的价格,青州粮食短缺和粮价暴涨的问题同时迎刃而解。
虽然青州的旱情依旧严重,不少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但因为青州各地官府都在积极组织百姓兴修水利,还是使大多数的良田都得到了灌溉,极大缓解了灾情。
而青州各地官府在面对这次旱灾时之所以如此卖力,皆因大都督府有令——
若是其治下有一人饿死,当地县令就地免职;
若是其治下有十人饿死,当地县令以渎职罪处斩,上面的太守免职;
若是其治下超过百人饿死,当地县令和太守皆以渎职罪处斩。
为了防止这些县令和太守之间勾结串连,欺上瞒下,萧恪还将那些等待出缺的举人都任命为判官,派往青州各郡县督查那些太守和县令。
这下可苦了青州的那些太守和县令,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些举人出身的判官一个个都在虎视眈眈盯着他们的官位,毕竟只有将他们这些地方官拉下马,官位才会有出缺,那些举人才有机会取而代之。
因此,这些县令和太守在治理旱情上一个比一个卖力,甚至有些官员为了避免自己治下出现百姓饿死之事,竟不惜自掏腰包买来米粮施粥赈济百姓,反而赢得了百姓们一片赞誉,成为一时美谈。
而青州各地的百姓也没有辜负当地官员的期望,在官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