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 (2/2)
全本小说网 tbxs.net,孤城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府宰执专权,通常两府次要职位不会让宰执朋党出任,因此宰相同平章事与副相参知政事,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往往分属朝中不同的派别。
此夜最后的结果并未影响到我们这一瞬的好心情。少顷,有内侍从迩英阁来,通知张先生说:“陈相公、梁枢密与何御史此刻方离开迩英阁,天色已晚,禁门关闭,不便出宫,今晚将宿于翰苑。请张先生在内东门司略作记录。”
张先生答应,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他们去翰苑,须锁院么?”
内侍回答:“不必,只是在翰苑住宿,并不草诏。”
次日晨,秋和来找我,忧思恍惚,双目犹带泪痕,但嘴角是含笑的。
“怀吉,刚才我去福宁殿求见官家……”她说,“他告诉我,其实,他并不曾想改立中宫。”
得到这个明确的答案,我自然欣喜,但也注意到秋和古怪的表情,对她探到今上真话的途径深感怀疑,遂问她:“你是怎样问他的?为何他会坦言说这话?”
秋和尽量保持着笑容,慢慢告诉我:“我向他提当年的承诺,要他实现我的愿望。他问是什么,我说,我的愿望就是,看着皇后长伴官家身侧。”
“啊……”我很难形容这时的心情。虽然完全可以理解她的善意,并认为她作了适当的选择,但还是不禁为她感到惋惜,“你的愿望呢?你真正的愿望就这样放弃了?”
她摇摇头,恻然道:“再说罢……我想想,别再问我……”
她转身,轻轻朝外走,魂不守舍的样子。走到阁门边,似想起什么,又再回首,踟躇着说:“后来,官家要我转告张先生一句话,我不知当不当说。”
“哦,是什么?”我问。
“他说:传语张茂则,连日奔波,辛苦了。”秋和复述,又补充道:“他说这话时,表情很平和,不像在生气,但也没有笑意。”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何今上不喜张先生。犹豫再三,最后还是代秋和把这话转告给他。而张先生状甚平静,毫无寻常人听见君王警告会有的惶恐,只以三字从容作答:“谢官家。”
见我讶异,他唇角微扬:“是不是觉得我很厚颜,竟不去伏拜谢罪?”
我难以回答,只是摆首。心下甚是佩服他还能这样镇定,若换了旁人,听今上这话,岂还敢安于宫中?
他默默看我许久,忽然问了一个貌似与此无关的问题:“郭后是怎样死的,你知道么?”
“病卒。”我说,思量着,又加上以前听见的传闻,“有人说,是阎文应毒死的。”
张先生摇头,说:“她是被活埋的。”
这大概是几天来听到的令我最感震惊的事。一时间全无反应,只失了礼数地盯着张先生直愣愣地看。
“废后,对今上来说,原出自一时之忿,事后他也曾后悔过。”张先生告诉我,“有一次,他游后苑,看见郭后用过的肩舆,顿时有念旧之意,颇为感伤,便填了阕词,遣小黄门到郭后居住的瑶华宫,将词赐给她。郭后依韵和之,语甚凄怆。今上看得难过,又派人去,向她承诺会召她回宫。吕夷简和阎文应听说后都很害怕,担心郭后将来报复。而这时,郭后偶感风寒,阎文应率太医去诊视,不知怎的,那病倒越治越重了。没过几天,阎文应宣告药石无灵,净妃病卒。”
这些我以前也曾听人讲过,遂问张先生:“宫里人不是说,是阎文应在药里下毒害死的么?”
张先生道:“毒是下了的,但下的是*,只加重郭后的病情,一时却未致死。也许他是觉得若下重药毒死,症状太明显。那时今上在南郊致斋,即将归来。阎文应怕他回来后会探望郭后,便在郭后尚未气绝的情况下,将她强行抬入棺木收殓。”
我想象着郭后彼时感受,不寒而栗,转言问他:“先生又如何得知此事?”
张先生回答说:“那时我在御药院做事,有一天奉命送药给郭后,到了她居处却见院中已设了棺器,一干内侍宫人正在灵前哭泣。阎文应抹着眼泪过来跟我说,郭后昨夜已薨。见我犹疑,他便命人开棺给我验视。当然,这时郭后已被收敛好,像是以正常姿态安睡着,但仍蹙眉颦目,似不胜痛苦。我目光无意间掠过他们掀起来的棺盖,竟看到上面有指甲抓过的几道痕迹……我顿时大疑,遂借口说贵重药物既已送来,不便退回,不如放入棺内陪葬。于是趁置药之机略略揭起郭后的衣袖,发现她手指淤血乌紫,皮肤指甲破损,想来是在棺中拼命挣扎时抓伤的……”
“不必再说了。”心里难以承受此间惨状,我忍不住直言打断张先生的叙述。
张先生便沉默不语。须臾,我再问:“先生既看过郭后遗容手指,后来没被阎文应陷害么?”
“我估计,他是有这个心的。不过,他很快便自身难保,顾不上整治我了。”张先生说,“虽然他说郭后是病卒,但宫里朝中莫不疑心,遂有了他下毒的传言。有谏官请今上推按郭后起居状,细查此事,但今上虽然悲伤,却未应允谏官所请,只吩咐以皇后礼仪葬郭后。阎文应曾在今上宿斋太庙时大声呵斥医官,谏官见今上不欲追查郭后死因,便另借此事弹劾他。于是,今上将阎文应外放出京。不久后,阎文应死于岭南。”
“那你将此事告诉过官家么?”我问他。
“没有。他既不欲追究,我何必多事。他自有他的原因,我们也不必再去揣测圣意。”张先生答道,再转视中宫的方向,目色凝重,“但自那之后,每次一触及那废后诏书,我便会提醒自己,绝不能让这事发生在如今的皇后身上。”
“所以,”他再看我,淡淡道,“受些冷眼,算不得什么。只要我还在这宫里,尚有一口气,便会做我应该做的事。”
我很想问他,若真的因此触怒今上,岂不有被逐出宫的危险?但终究还是没问出口。再一想,这么多年,今上虽然不喜欢他,却也一直容忍着,想必他们之间是有某种默契的罢。(未完待续)
两府宰执专权,通常两府次要职位不会让宰执朋党出任,因此宰相同平章事与副相参知政事,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往往分属朝中不同的派别。
此夜最后的结果并未影响到我们这一瞬的好心情。少顷,有内侍从迩英阁来,通知张先生说:“陈相公、梁枢密与何御史此刻方离开迩英阁,天色已晚,禁门关闭,不便出宫,今晚将宿于翰苑。请张先生在内东门司略作记录。”
张先生答应,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他们去翰苑,须锁院么?”
内侍回答:“不必,只是在翰苑住宿,并不草诏。”
次日晨,秋和来找我,忧思恍惚,双目犹带泪痕,但嘴角是含笑的。
“怀吉,刚才我去福宁殿求见官家……”她说,“他告诉我,其实,他并不曾想改立中宫。”
得到这个明确的答案,我自然欣喜,但也注意到秋和古怪的表情,对她探到今上真话的途径深感怀疑,遂问她:“你是怎样问他的?为何他会坦言说这话?”
秋和尽量保持着笑容,慢慢告诉我:“我向他提当年的承诺,要他实现我的愿望。他问是什么,我说,我的愿望就是,看着皇后长伴官家身侧。”
“啊……”我很难形容这时的心情。虽然完全可以理解她的善意,并认为她作了适当的选择,但还是不禁为她感到惋惜,“你的愿望呢?你真正的愿望就这样放弃了?”
她摇摇头,恻然道:“再说罢……我想想,别再问我……”
她转身,轻轻朝外走,魂不守舍的样子。走到阁门边,似想起什么,又再回首,踟躇着说:“后来,官家要我转告张先生一句话,我不知当不当说。”
“哦,是什么?”我问。
“他说:传语张茂则,连日奔波,辛苦了。”秋和复述,又补充道:“他说这话时,表情很平和,不像在生气,但也没有笑意。”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何今上不喜张先生。犹豫再三,最后还是代秋和把这话转告给他。而张先生状甚平静,毫无寻常人听见君王警告会有的惶恐,只以三字从容作答:“谢官家。”
见我讶异,他唇角微扬:“是不是觉得我很厚颜,竟不去伏拜谢罪?”
我难以回答,只是摆首。心下甚是佩服他还能这样镇定,若换了旁人,听今上这话,岂还敢安于宫中?
他默默看我许久,忽然问了一个貌似与此无关的问题:“郭后是怎样死的,你知道么?”
“病卒。”我说,思量着,又加上以前听见的传闻,“有人说,是阎文应毒死的。”
张先生摇头,说:“她是被活埋的。”
这大概是几天来听到的令我最感震惊的事。一时间全无反应,只失了礼数地盯着张先生直愣愣地看。
“废后,对今上来说,原出自一时之忿,事后他也曾后悔过。”张先生告诉我,“有一次,他游后苑,看见郭后用过的肩舆,顿时有念旧之意,颇为感伤,便填了阕词,遣小黄门到郭后居住的瑶华宫,将词赐给她。郭后依韵和之,语甚凄怆。今上看得难过,又派人去,向她承诺会召她回宫。吕夷简和阎文应听说后都很害怕,担心郭后将来报复。而这时,郭后偶感风寒,阎文应率太医去诊视,不知怎的,那病倒越治越重了。没过几天,阎文应宣告药石无灵,净妃病卒。”
这些我以前也曾听人讲过,遂问张先生:“宫里人不是说,是阎文应在药里下毒害死的么?”
张先生道:“毒是下了的,但下的是*,只加重郭后的病情,一时却未致死。也许他是觉得若下重药毒死,症状太明显。那时今上在南郊致斋,即将归来。阎文应怕他回来后会探望郭后,便在郭后尚未气绝的情况下,将她强行抬入棺木收殓。”
我想象着郭后彼时感受,不寒而栗,转言问他:“先生又如何得知此事?”
张先生回答说:“那时我在御药院做事,有一天奉命送药给郭后,到了她居处却见院中已设了棺器,一干内侍宫人正在灵前哭泣。阎文应抹着眼泪过来跟我说,郭后昨夜已薨。见我犹疑,他便命人开棺给我验视。当然,这时郭后已被收敛好,像是以正常姿态安睡着,但仍蹙眉颦目,似不胜痛苦。我目光无意间掠过他们掀起来的棺盖,竟看到上面有指甲抓过的几道痕迹……我顿时大疑,遂借口说贵重药物既已送来,不便退回,不如放入棺内陪葬。于是趁置药之机略略揭起郭后的衣袖,发现她手指淤血乌紫,皮肤指甲破损,想来是在棺中拼命挣扎时抓伤的……”
“不必再说了。”心里难以承受此间惨状,我忍不住直言打断张先生的叙述。
张先生便沉默不语。须臾,我再问:“先生既看过郭后遗容手指,后来没被阎文应陷害么?”
“我估计,他是有这个心的。不过,他很快便自身难保,顾不上整治我了。”张先生说,“虽然他说郭后是病卒,但宫里朝中莫不疑心,遂有了他下毒的传言。有谏官请今上推按郭后起居状,细查此事,但今上虽然悲伤,却未应允谏官所请,只吩咐以皇后礼仪葬郭后。阎文应曾在今上宿斋太庙时大声呵斥医官,谏官见今上不欲追查郭后死因,便另借此事弹劾他。于是,今上将阎文应外放出京。不久后,阎文应死于岭南。”
“那你将此事告诉过官家么?”我问他。
“没有。他既不欲追究,我何必多事。他自有他的原因,我们也不必再去揣测圣意。”张先生答道,再转视中宫的方向,目色凝重,“但自那之后,每次一触及那废后诏书,我便会提醒自己,绝不能让这事发生在如今的皇后身上。”
“所以,”他再看我,淡淡道,“受些冷眼,算不得什么。只要我还在这宫里,尚有一口气,便会做我应该做的事。”
我很想问他,若真的因此触怒今上,岂不有被逐出宫的危险?但终究还是没问出口。再一想,这么多年,今上虽然不喜欢他,却也一直容忍着,想必他们之间是有某种默契的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