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小说网 www.tbxs.net,首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陆远点了点头:“部堂言重,属下就任事小,办朝廷要案事大,这点分寸属下还是晓得的,部堂,属下表字伯兴,若是部堂不嫌可直呼下官表字,在部堂面前,属下万不敢当堂官一称。”
“好,那老夫就托大,唤伱一声伯兴了。”
韩士英也没在这称呼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继续聊着自己要说的话:“伯兴初来乍到,之前也没有在户部衙门待过,就让本官给你简扼介绍一下。”
“有劳部堂。”
“咱们南京户部右侍郎职责还算比较简单,主要就是衙门里的几个清吏司,分别是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和湖广六个清吏司。
六个省连带着南直隶每年的夏税、秋税都需要清吏司来核数,核数之后走南京运司衙门送往北京,解送国库,等和北京户部的度支司核完数后就算完成差事。
南京有宝源局,这是负责铸铜钱的衙门,每年要制造多少新钱,需要去一趟北京和内阁通气,内阁拟了票交司礼监来批红,确定后咱们这里就可以开工铸钱了。
另外一个宝钞提举司也是这般职责,引发的宝钞数量要等内阁行文。
这些就都是伯兴你负责的差事,不过皇上有命,让你专职对接浙直总督衙门,负责为张部堂筹措剿逆军费,因此老夫和骆堂官商议,将度支司也划给你,度支司是咱们南京户部的钱袋子,也是整个江南的财政管家。
每年江南多少岁入,上缴多少、余留多少、拨付地方多少度支司那里都有一本帐,同时度支司还管着南直隶脚下十几个仓,可以说整个江南的钱粮怎么用,以后都是伯兴你来操持了。
责任重大、事冗且杂,你要多思多虑。”
连度支司都给自己了?
陆远顿感肩头万钧责任,郑重点头:“请部堂放心,属下一定赴效全力,只是正如堂官所言,下官从未在户部办过差,难免有很多地方不懂,日后免不得多来部堂这请示,致使部堂忧劳之处,还望部堂宽谅。”
“老夫既然身为户部尚书,这便是分内之事,应该的。”韩士英呵呵一笑,话风却是陡然一转:“听说伯兴你是江西袁州府人?”
“是。”
“倒是巧了,老夫的拙荆也是袁州人士。”
“哦?那确实挺巧的。”
“去年老夫拙荆回娘家,回来的时候还说,说他们家乡有一陆姓豪商,生意做的极大,几乎快要遍布江西一省,不知道伯兴可有耳闻?”
陆远小心应对:“回部堂,尊夫人口中的那位陆姓豪商应该就是属下的家人了。”
韩士英于是颔首:“那就对上了,老夫的翰林好友曾经提过,说伯兴是商贾之家出身。”
“属下叔父是做买卖的。”陆远答话道:“祖父一辈没有分家,因此说属下是商贾之家出身也无不可,不过属下家父不过是一农夫罢了,属下小的时候也是多亏了叔父一家资助才能安心读书,得中功名报效朝廷,属下对叔父很是尊重。
如今属下家父得知下官蒙了天幸,已经偕家母往来南京。”
“原来如此。”
韩士英面带笑容:“看来是翰林对伯兴有些误解,正所谓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耕读传家方可谓正道,令叔父对尔有恩,报恩尽孝是应该的,但也要把握分寸尺度,以免遭了闲话。”
“是,感谢部堂提点,属下明白。”
陆远点头允下,态度恭谨。
果然,到了这个身份级别,没有任何一个官员看得起商人。
若是沾了铜臭味的出身洗不干净,便永远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性。
士农工商,再过多少年也是刻在骨子里的认知。
这大概,就是官本位制度下永远不会抹除的偏见了。
(本章完)
br />
陆远点了点头:“部堂言重,属下就任事小,办朝廷要案事大,这点分寸属下还是晓得的,部堂,属下表字伯兴,若是部堂不嫌可直呼下官表字,在部堂面前,属下万不敢当堂官一称。”
“好,那老夫就托大,唤伱一声伯兴了。”
韩士英也没在这称呼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继续聊着自己要说的话:“伯兴初来乍到,之前也没有在户部衙门待过,就让本官给你简扼介绍一下。”
“有劳部堂。”
“咱们南京户部右侍郎职责还算比较简单,主要就是衙门里的几个清吏司,分别是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和湖广六个清吏司。
六个省连带着南直隶每年的夏税、秋税都需要清吏司来核数,核数之后走南京运司衙门送往北京,解送国库,等和北京户部的度支司核完数后就算完成差事。
南京有宝源局,这是负责铸铜钱的衙门,每年要制造多少新钱,需要去一趟北京和内阁通气,内阁拟了票交司礼监来批红,确定后咱们这里就可以开工铸钱了。
另外一个宝钞提举司也是这般职责,引发的宝钞数量要等内阁行文。
这些就都是伯兴你负责的差事,不过皇上有命,让你专职对接浙直总督衙门,负责为张部堂筹措剿逆军费,因此老夫和骆堂官商议,将度支司也划给你,度支司是咱们南京户部的钱袋子,也是整个江南的财政管家。
每年江南多少岁入,上缴多少、余留多少、拨付地方多少度支司那里都有一本帐,同时度支司还管着南直隶脚下十几个仓,可以说整个江南的钱粮怎么用,以后都是伯兴你来操持了。
责任重大、事冗且杂,你要多思多虑。”
连度支司都给自己了?
陆远顿感肩头万钧责任,郑重点头:“请部堂放心,属下一定赴效全力,只是正如堂官所言,下官从未在户部办过差,难免有很多地方不懂,日后免不得多来部堂这请示,致使部堂忧劳之处,还望部堂宽谅。”
“老夫既然身为户部尚书,这便是分内之事,应该的。”韩士英呵呵一笑,话风却是陡然一转:“听说伯兴你是江西袁州府人?”
“是。”
“倒是巧了,老夫的拙荆也是袁州人士。”
“哦?那确实挺巧的。”
“去年老夫拙荆回娘家,回来的时候还说,说他们家乡有一陆姓豪商,生意做的极大,几乎快要遍布江西一省,不知道伯兴可有耳闻?”
陆远小心应对:“回部堂,尊夫人口中的那位陆姓豪商应该就是属下的家人了。”
韩士英于是颔首:“那就对上了,老夫的翰林好友曾经提过,说伯兴是商贾之家出身。”
“属下叔父是做买卖的。”陆远答话道:“祖父一辈没有分家,因此说属下是商贾之家出身也无不可,不过属下家父不过是一农夫罢了,属下小的时候也是多亏了叔父一家资助才能安心读书,得中功名报效朝廷,属下对叔父很是尊重。
如今属下家父得知下官蒙了天幸,已经偕家母往来南京。”
“原来如此。”
韩士英面带笑容:“看来是翰林对伯兴有些误解,正所谓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耕读传家方可谓正道,令叔父对尔有恩,报恩尽孝是应该的,但也要把握分寸尺度,以免遭了闲话。”
“是,感谢部堂提点,属下明白。”
陆远点头允下,态度恭谨。
果然,到了这个身份级别,没有任何一个官员看得起商人。
若是沾了铜臭味的出身洗不干净,便永远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性。
士农工商,再过多少年也是刻在骨子里的认知。
这大概,就是官本位制度下永远不会抹除的偏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