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小说网 www.tbxs.net,新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想吃点自家地里没有的菜时,才有地方买到——他家虽然也在公路附近,但距离最近的市集也有二十多里路,想吃到菜是很难的。
说到这里,又有朋友问了,那为什么他家不种点菜呢?说起来,一菜二瓜三庄稼,种菜是极费力气的事情不说,而且种菜对水肥土种的要求都极高。
刘常满家里每个人平均只有八九分地,还都是山坡地,有赖于农药化肥,地里的产出才勉强够一家人吃饭,却拿哪儿的地去种菜去?再说种菜一般都需要水浇地,刘常满家住的地方,也缺乏这种条件。
至于穿的,刘常满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直到他上高中的时候,也就是九二年,刘常满根本就不知道“内衣”是个什么概念。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朋友们可能也都还记得,那个时候,农村孩子穿衣服都不讲究,当然,一年总共就两身衣服,不论春夏秋冬都一样,也没那个资格讲究不是?
夏天热点倒也罢了,刘常满印象最深的是冬天。那个时候,身上穿的衣服,在农村俗称“空筒子棉裤空筒子袄”,所谓空筒子,也就是说是把棉衣棉裤直接贴肉穿着,里面不着内衣,外面没有外套。农村做的衣服,又都是直筒的,裤脚袖口开的也都不小,冬天西北风一吹,果真是极为凉爽的。
不过幸好小孩子屁股三盆火,刘常满小的时候,竟然也无病无灾的长大了。等到九二九三年之后,农村的生活,这才真正的好了起来。
农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能够出外打工赚钱了;而农村内部的经济,也活跃了起来,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起了新房,原来的土坯房子几乎完全绝迹;不管谁家到了吃饭时候,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肯定都是炒菜的味道;人们身上的衣服,也开始分出一年四季了,一到晚上,家家都传出电视机的响动。
刘常满不知道那算不算“小康”,不过日子确实是比原来好过得太多了。想想小时候经常吃黑面,时不时的妈妈还得上山挖点野菜——她当年就是忍受不了这个,才带着姐姐改嫁的——的日子,刘常满心里觉得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不过后来随着学越上越高,生活自然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好了。或者说,按照当时的标准,刘常满每月挣的钱虽然不多,还远远算不上“小资”,但“小康”应该是肯定能够达到的。
一路上,刘常满不光是在城市和官道旁走,也带着三个手下,到那些比较偏僻的地方去看过,结果发现,如今的百姓们的生活,应该是处于温饱和小康之间,不过总体上比较偏向小康。
举个例子说吧,单父城内的百姓就不用说了,一般生活得都比较好——当然,这个和单父城是吕嘉的封地,而吕嘉这个人虽然肥钝无用,却对家乡的父老们不错,从来不干横征暴敛的事情,甚至基本上不管单父的事情,因此单父城内的生活,当然要好了不少。
不过城外的农村里,基本上就只有有地三百亩以上的人,才能过得比较好了。这个数字听起来很不容易达到,其实在农村里,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能达到这个标准,因为大汉国授地的标准就是一丁百亩,一般人家都有两丁,所以只要家里无病无灾,又稍微努力些的话,很容易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这么看来,现在我大汉的百姓们,生活标准已经过了温饱阶段,准备迈向小康了?他奶奶的,也想不起来当初党中央国务院是怎么促进经济的了,不过就是记得,也不见得就能用上了,现在我上哪儿搞开放搞活去?”一路上听着百姓们的欢声笑语,刘常满心里想着。
“不过搞不了开放搞活,但扩大内需好象还能搞那么一点点?另外,看来棉花得推广了,还有,回长安之后,得告诉魏钜子,让他想想办法,尽快改进用棉花织布的法子了。”刘常满看着百姓们的穿着,还是差得很远,以麻布为主,心里颇有些不舒服。
“萧尚,你帮我记住,回到长安后,一定要尽快把棉花的事情搞好,这可是以后咱大汉国百姓衣裳的最大来源了!”刘常满笑道。
***************************************************************************
呵呵哪怕是看盗贴的兄弟们,也请去起点收藏点击推荐一下新书吧?大宋之铁骨风流,书号1050039,谢谢大家啦。(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想吃点自家地里没有的菜时,才有地方买到——他家虽然也在公路附近,但距离最近的市集也有二十多里路,想吃到菜是很难的。
说到这里,又有朋友问了,那为什么他家不种点菜呢?说起来,一菜二瓜三庄稼,种菜是极费力气的事情不说,而且种菜对水肥土种的要求都极高。
刘常满家里每个人平均只有八九分地,还都是山坡地,有赖于农药化肥,地里的产出才勉强够一家人吃饭,却拿哪儿的地去种菜去?再说种菜一般都需要水浇地,刘常满家住的地方,也缺乏这种条件。
至于穿的,刘常满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直到他上高中的时候,也就是九二年,刘常满根本就不知道“内衣”是个什么概念。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朋友们可能也都还记得,那个时候,农村孩子穿衣服都不讲究,当然,一年总共就两身衣服,不论春夏秋冬都一样,也没那个资格讲究不是?
夏天热点倒也罢了,刘常满印象最深的是冬天。那个时候,身上穿的衣服,在农村俗称“空筒子棉裤空筒子袄”,所谓空筒子,也就是说是把棉衣棉裤直接贴肉穿着,里面不着内衣,外面没有外套。农村做的衣服,又都是直筒的,裤脚袖口开的也都不小,冬天西北风一吹,果真是极为凉爽的。
不过幸好小孩子屁股三盆火,刘常满小的时候,竟然也无病无灾的长大了。等到九二九三年之后,农村的生活,这才真正的好了起来。
农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能够出外打工赚钱了;而农村内部的经济,也活跃了起来,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起了新房,原来的土坯房子几乎完全绝迹;不管谁家到了吃饭时候,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肯定都是炒菜的味道;人们身上的衣服,也开始分出一年四季了,一到晚上,家家都传出电视机的响动。
刘常满不知道那算不算“小康”,不过日子确实是比原来好过得太多了。想想小时候经常吃黑面,时不时的妈妈还得上山挖点野菜——她当年就是忍受不了这个,才带着姐姐改嫁的——的日子,刘常满心里觉得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不过后来随着学越上越高,生活自然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好了。或者说,按照当时的标准,刘常满每月挣的钱虽然不多,还远远算不上“小资”,但“小康”应该是肯定能够达到的。
一路上,刘常满不光是在城市和官道旁走,也带着三个手下,到那些比较偏僻的地方去看过,结果发现,如今的百姓们的生活,应该是处于温饱和小康之间,不过总体上比较偏向小康。
举个例子说吧,单父城内的百姓就不用说了,一般生活得都比较好——当然,这个和单父城是吕嘉的封地,而吕嘉这个人虽然肥钝无用,却对家乡的父老们不错,从来不干横征暴敛的事情,甚至基本上不管单父的事情,因此单父城内的生活,当然要好了不少。
不过城外的农村里,基本上就只有有地三百亩以上的人,才能过得比较好了。这个数字听起来很不容易达到,其实在农村里,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能达到这个标准,因为大汉国授地的标准就是一丁百亩,一般人家都有两丁,所以只要家里无病无灾,又稍微努力些的话,很容易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这么看来,现在我大汉的百姓们,生活标准已经过了温饱阶段,准备迈向小康了?他奶奶的,也想不起来当初党中央国务院是怎么促进经济的了,不过就是记得,也不见得就能用上了,现在我上哪儿搞开放搞活去?”一路上听着百姓们的欢声笑语,刘常满心里想着。
“不过搞不了开放搞活,但扩大内需好象还能搞那么一点点?另外,看来棉花得推广了,还有,回长安之后,得告诉魏钜子,让他想想办法,尽快改进用棉花织布的法子了。”刘常满看着百姓们的穿着,还是差得很远,以麻布为主,心里颇有些不舒服。
“萧尚,你帮我记住,回到长安后,一定要尽快把棉花的事情搞好,这可是以后咱大汉国百姓衣裳的最大来源了!”刘常满笑道。
***************************************************************************
呵呵哪怕是看盗贴的兄弟们,也请去起点收藏点击推荐一下新书吧?大宋之铁骨风流,书号1050039,谢谢大家啦。(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