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淘宝小说网 www.tbxs.net,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古以来,打仗从来都是升官最快的途径,于谨对自己的能力也很自信,机会来了就一定要抓住。

    当时柔然抢掠之后向北逃窜,李崇的大部队没有追上就退兵了,但于谨没有退,他带领两千多骑兵,北出平城三千多里,一直追到郁对原,前后十七战,屡战屡胜,把柔然打得没有脾气。

    这次追击行动虽然没有得到很大的封赏,但于谨的战斗力充分展露了出来,尤其引起了元渊的注意。

    元渊最大的优点是喜欢人才,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必须借助于谨这样的牛人才能干成大事。于是他亲自上门,请于谨做自己的参谋长,所有重要的军政大事都跟于谨一起商量,还让自己的儿子拜于谨为老师。

    除了经常咨询于谨之外,元渊还亲自走访了一些在云中避难的六镇镇民,结合自己当年做恒州刺史的经历,基本理清了北镇的基本情况。

    六镇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在长城沿线创设的六个军事性统治防御单位,自西至东一字排开,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和怀荒。这六个边镇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北方外敌入侵和镇压国内叛乱,保卫当时北魏的首都平城。

    六镇刚设立的时候,因为当时北魏政治中心在北方,所以非常受重视。六镇属于军事性单位,所在地区不设州郡,镇民大多由北方部落精英和中原高门子弟组成,亦兵亦民,按需应召。镇民之上设有镇将,通常由朝廷拣选鲜卑贵族中杰出的军事人才担任,总揽当地军政大权。当时身为六镇镇民是相当有面子的事情,六镇的军将通往中央的升迁通道也比较通畅。能到六镇工作一段时间,是北魏官员非常荣耀的镀金经历。

    六镇面对的北方敌人是柔然。

    柔然是当时蒙古草原上的汗国部落,其统治阶层也是鲜卑族。北魏虽然是鲜卑王朝,但受中原文化影响,已经逐渐汉化。在北魏看来,自己是中原的主人,而曾经的同族柔然则变成了北方的边患。

    北魏曾多次与柔然互相征伐。一百年前(424年),北魏创立之初,柔然可汗趁着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驾崩不久的机会,率领六万骑兵进攻云中。新继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力排众议,亲自率两万骑兵急赴云中救援。柔然仰仗人多,把拓跋焘的部队前后包围了五十多重,打算一举干掉这位当时还不到十六岁的小皇帝,彻底打败北魏。

    但拓跋焘如果这么容易就被干掉,就不会有后来北上驱敌万里,南下饮马长江,英图武略事驾前古的超级评价了。他在绝地之中表现出了超常的坚定,亲冒矢石与士卒们并肩作战,左右死伤相继,拓跋焘依旧神色自若。在少年皇帝的鼓舞下,北魏部队士气高涨,击退了柔然发动的多次进攻,射杀柔然大将于陟斤。拓跋焘趁势率军大纵深穿插突击,柔然最终大败而逃。第二年(425年),拓跋焘五路并进征伐柔然,柔然知道打不过,只好继续向北方撤退。

    拓跋焘为了摆脱被刘宋和柔然南北夹击的被动局面,以及雪洗云中被围的耻辱,决心先倾全力彻底干掉柔然。429年四月,拓跋焘亲自率军越过大漠,进攻柔然王庭,最终大获成功,缴获军马无数,前后三十多万柔然军民投降了北魏。

    但是柔然并未被灭亡,此后经过三十多年的蛰伏发展,又逐渐恢复了元气,开始再次频频侵扰北魏及边境诸国,460年吞并高昌,470年进攻于阗,472年进攻敦煌。北魏一看这个刺头邻居又开始不安生了,需要再次修理一下,于是又先后九次出兵征讨。柔然招架不住,只好主动服软,派人过来跟北魏说总打仗多不好玩啊,要不咱们和个亲,还是当好邻居吧。当时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刚即位,冯太后代为执政。当时保持政局稳定更加重要,既然柔然主动上门认错,就同意了和亲请求,之后北方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在同柔然的战斗中,北方六镇作为前线基地,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当柔然势力变弱,边患压力减少的时候,六镇的重要性也开始逐渐下降。

    494年,孝文帝拓跋宏决定将首都由平城迁到洛阳。这次迁都在客观上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但对六镇而言却不是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六镇从此失去了拱卫京师的战略地位。

    此外,北魏政府开始推行全面的汉化改革,推行汉语汉服汉姓,史称太和改革。

    太和改革体现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同化能力,促进了北朝各族人民的融合,也使得北魏国力迅速增强。但北魏在汉化的时候,不管精华还是糟粕全盘接收,典型的问题就是实施了门阀化,高门子弟以门第入仕,而六镇军民无论立了多大的战功,总是被排斥在门阀以外,失去了上升通道。镇民原来的特权也逐步被取消,社会身份大幅下降。后来朝廷甚至将罪犯发配过去当兵,六镇已形同流放之地。

    同时,由于没有战事,政府的物资供给也越来越少,镇将们失去了原来的聚财通道,开始转向内部盘剥压迫。镇民同镇将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对于北魏朝廷的反感情绪也在不断累积。

    可以说,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六镇已经逐渐变成了火药桶,如果不对镇民的愤懑情绪进行有效疏导,随时可能爆炸。

    可惜朝廷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去年的饥荒成为引爆的导火索。

    简单来说,六镇之乱的根本原因就源自镇民在政治和经济上巨大的身份落差,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加之饥荒,不得不反。可惜现在大乱已成,临时再改已经来不及了。眼下叛军的气势正盛,而官军这边则是连战连败士气极其低落,这种情况下想打胜仗基本上是没可能的。

    元渊跟于谨商量了一下,都觉得云中虽然地势险要,但毕竟处于长城以北,后勤保障非常吃力,如果被叛军包围就麻烦了。因此最好暂时先退回到长城以内,派精兵守住各处要塞,阻止叛军进一步发展。按兵法来说,就是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静待时机。

    元渊跟领导李崇汇报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李崇表示同意,但他认为云中是战略要地,不能就这样轻易送给叛军,还是要留人镇守,于是他任命辅国将军费穆为朔州刺史,留一部分部队驻守云中,李崇和元渊则引兵退回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

    到平城之后,元渊在于谨的协助下,积极筹划,练兵布防,各项工作做的颇为出色。李崇很欣赏这位后起之秀,加之本人的确年老体衰,精力不济了,所以多次跟朝廷申请将平叛工作交给元渊,自己退居二线,奈何朝廷那边就是不准。

    李崇实在无奈,便同元渊商量了一个办法。李崇曾经推荐一位国子博士祖莹作为军中长史。祖莹出身范阳祖氏,也是名门之后,跟祖逖、祖冲之同属一族,他自身的文学造诣也很高,三字经中“莹八岁,能咏诗”说的就是他。这位祖博士虽然才华出众,但有个小毛病,就是行为不甚检点,喜欢贪小便宜。当年在冀州镇东府做长史的时候,就曾经因为贪污受贿被政府除名。这次协助李崇北伐,又有多次虚报战功和贪污军需物质的行为。

    于是李崇跟元渊说,现在是你们年轻人的时代,广阳王你资格能力都够,已经可以独立统领大军了。我年纪大了,希望能回去颐养天年,不想挂在边疆塞外。这样吧,你去参祖莹一本,顺便说我几句坏话,比如用人不当啥的,这样我就可以回去了。北边平叛的重任就交给你吧。

    元渊本就希望能摆脱各种掣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且祖莹的确也有问题,不适合再留在军中。既然领导都这么说了,元渊就做个顺水人情,向朝廷参了祖莹一本。结果效果刚刚好,祖莹再次获罪除名,李崇也被免职召回朝廷。

    李崇走后,元渊终于得偿所愿,独自统领北伐大军,全权负责北方六镇的平叛工作。

    ----------

    【备注】关于元渊的名字:后世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很多文献将元渊改名元深。本书使用原名。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