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欲取之必先与之 (2/2)
全本小说网 tbxs.net,扶桑镜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面对川路圣谟的追问,白主奉行并江川英敏很无奈,“你耐心听我说不就都知道了么?!”
但官大一级压死人,不能这么直接怼上司,英敏只好耐心解释:
“北虾夷人迹罕至之处甚多,毛皮得之甚易。白主盛产海豹,这个江户人所共知。”
其实川路知道这些。
但他是从普通旗本做到的勘定奉行,是重臣里少有的异数,能力非凡的川路总觉得白主的账目哪里不对,所以才故意追问了一句。
但既然英敏这么说,他又无法反驳,所以此事只能暂时揭过。
接下来,英敏介绍了白主的耐寒牧草“紫苜蓿”和冷冻法制盐——苜蓿是兰国商馆引进扶桑的,所以川路对此不以为意。但他可不知道,此苜蓿非彼苜蓿,兰国人引进的苜蓿不耐寒,而耐寒的紫苜蓿是直秀特意嘱咐咸亨洋行引进的。
对川路来说,冷冻法制盐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啧啧称奇,认为此法大可在虾夷地推广。
接着,英敏又介绍了白主的“衣”、“行”两方面:
白主不产木棉(扶桑对棉花的称呼),这个只能外购,但冬衣不缺,多是毛皮大氅——对此,城府很深的川路差点当场失态。
要知道,町民就不说了,连江户的普通武士也不一定能穿的起皮毛。
知道白主这么富,川路暗下决心,“日后一定要刮油,狠狠地刮!不然于心难安。”
“衣食住行”及谋生手段,最后一样是“行”。
对此,英敏表示白主鼓励农商,因此有豪商在北地造船,奉行所受益匪浅。
对这个,川路毫不在意——他觉得就是建造一些小船而已。
两年前,直秀上书要求自建水军,当时幕府同意了——毕竟白主顶在北地的最前面,不给分配战船再也不让人家自建,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当时江户要求,“白主造船先送到江户,剩下的才能自己留用”,也就说,“战船还是不能超过四艘”,而且先要给幕府造四艘战船,之后白主自建的战船才能自用,而且人手、费用幕府不管,要白主一概自理。
但至今也没见白主送船过来,那肯定是造不出来大船。
所以英敏这次提及造船,川路不以为然——“小船爱造多少就造多少好了。”
原因很简单:如今虾夷地都变成御领了,松前家独占交易已经成了过去。那小船多造点,有什么不好?毕竟打渔也好,交易也罢,都是肥了幕府自己的领民。
询问过后,勘定奉行川路圣谟上表对白主奉行所称赞不已,“实心用事、颇有可观之处。”
幕府确认白主奉行所不是虚报邀功,且其中不少的经验可以在箱馆推广,这才同意将奉行所五千石的定额提到到三万。
说实话,就算英敏说的有问题,老中们也准备同意白主的请求——这两年扶桑动荡不安,地震、海啸不断发生,西洋人入侵又搞的人心惶惶,而白主奉行所提升石高这件事是难得出现的好事,对振奋人心大有裨益,因此幕府对崛直秀、江川英敏赐官赏地,且大肆宣扬。
这番举措的言外之意就是,“自己人别慌,宵小也别造谣!你看白主这样的偏远领地都能发展起来,所以幕府依然强大,安政革新必然会带来一番新气象!”
不管江户有何打算,但这次白主是实打实的名利双收:
直秀等人在白主努力了这么久,终于在幕政中登堂入室——三万石的领地,虽然不大,但对一个远国奉行所来说,也总算还能说得过去,以后白主再上表,江户多少会更重视一些,最起码不能再轻易不理不睬。
至于每年新增的三千两金年贡,这个真不算啥。
在积蓄了几年后,白主根基渐稳,下一步的战略是“对内,在未来几年加速移民;对外,积极输出兰学工艺”。
欲取之必先与之。
三千两金不过是三百人移民的费用,拿来买个幕府的通行证,值得!另外,白主的实力也渐渐瞒不住了,不如就此良机洗白一些。既当又立,不做才是真傻了。
至于直秀本人的地位,也算藉此正式更进一步:
例如勘定奉行这样的重要役职,几年后,如果走运的话,直秀也不能说没有资格担任;
甚至,如果直秀在白主再熬几年,之后就算丢了远国奉行的位子,然后他自己在家独自啃老白米饭,那看在他劳苦功高的份上,说不定幕府会赏他一个“旗本寄合席”,要知道这可是等同大名的待遇。
可惜的是,直秀志不在此,不然他从一个御家人二半场能爬上如此高位,足以自傲生平了!
因此,报喜的江川英敏对直秀的闷闷不乐非常不理解:
1856年9月箱馆炼铁所点火成功,以后出产的生铁会卖给白主一半;
而箱馆奉行堀利熙又同意联名上奏,要求给予阿依努人等野人正式领民的身份。如果幕府真能同意,那白主内部会安定许多;
加上去年北方的鲁西亚领地大破灭,今年你我又提升了家格,白主也蒸蒸日上,现在这形式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
这你还发愁?这完全没道理么!
面对川路圣谟的追问,白主奉行并江川英敏很无奈,“你耐心听我说不就都知道了么?!”
但官大一级压死人,不能这么直接怼上司,英敏只好耐心解释:
“北虾夷人迹罕至之处甚多,毛皮得之甚易。白主盛产海豹,这个江户人所共知。”
其实川路知道这些。
但他是从普通旗本做到的勘定奉行,是重臣里少有的异数,能力非凡的川路总觉得白主的账目哪里不对,所以才故意追问了一句。
但既然英敏这么说,他又无法反驳,所以此事只能暂时揭过。
接下来,英敏介绍了白主的耐寒牧草“紫苜蓿”和冷冻法制盐——苜蓿是兰国商馆引进扶桑的,所以川路对此不以为意。但他可不知道,此苜蓿非彼苜蓿,兰国人引进的苜蓿不耐寒,而耐寒的紫苜蓿是直秀特意嘱咐咸亨洋行引进的。
对川路来说,冷冻法制盐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啧啧称奇,认为此法大可在虾夷地推广。
接着,英敏又介绍了白主的“衣”、“行”两方面:
白主不产木棉(扶桑对棉花的称呼),这个只能外购,但冬衣不缺,多是毛皮大氅——对此,城府很深的川路差点当场失态。
要知道,町民就不说了,连江户的普通武士也不一定能穿的起皮毛。
知道白主这么富,川路暗下决心,“日后一定要刮油,狠狠地刮!不然于心难安。”
“衣食住行”及谋生手段,最后一样是“行”。
对此,英敏表示白主鼓励农商,因此有豪商在北地造船,奉行所受益匪浅。
对这个,川路毫不在意——他觉得就是建造一些小船而已。
两年前,直秀上书要求自建水军,当时幕府同意了——毕竟白主顶在北地的最前面,不给分配战船再也不让人家自建,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当时江户要求,“白主造船先送到江户,剩下的才能自己留用”,也就说,“战船还是不能超过四艘”,而且先要给幕府造四艘战船,之后白主自建的战船才能自用,而且人手、费用幕府不管,要白主一概自理。
但至今也没见白主送船过来,那肯定是造不出来大船。
所以英敏这次提及造船,川路不以为然——“小船爱造多少就造多少好了。”
原因很简单:如今虾夷地都变成御领了,松前家独占交易已经成了过去。那小船多造点,有什么不好?毕竟打渔也好,交易也罢,都是肥了幕府自己的领民。
询问过后,勘定奉行川路圣谟上表对白主奉行所称赞不已,“实心用事、颇有可观之处。”
幕府确认白主奉行所不是虚报邀功,且其中不少的经验可以在箱馆推广,这才同意将奉行所五千石的定额提到到三万。
说实话,就算英敏说的有问题,老中们也准备同意白主的请求——这两年扶桑动荡不安,地震、海啸不断发生,西洋人入侵又搞的人心惶惶,而白主奉行所提升石高这件事是难得出现的好事,对振奋人心大有裨益,因此幕府对崛直秀、江川英敏赐官赏地,且大肆宣扬。
这番举措的言外之意就是,“自己人别慌,宵小也别造谣!你看白主这样的偏远领地都能发展起来,所以幕府依然强大,安政革新必然会带来一番新气象!”
不管江户有何打算,但这次白主是实打实的名利双收:
直秀等人在白主努力了这么久,终于在幕政中登堂入室——三万石的领地,虽然不大,但对一个远国奉行所来说,也总算还能说得过去,以后白主再上表,江户多少会更重视一些,最起码不能再轻易不理不睬。
至于每年新增的三千两金年贡,这个真不算啥。
在积蓄了几年后,白主根基渐稳,下一步的战略是“对内,在未来几年加速移民;对外,积极输出兰学工艺”。
欲取之必先与之。
三千两金不过是三百人移民的费用,拿来买个幕府的通行证,值得!另外,白主的实力也渐渐瞒不住了,不如就此良机洗白一些。既当又立,不做才是真傻了。
至于直秀本人的地位,也算藉此正式更进一步:
例如勘定奉行这样的重要役职,几年后,如果走运的话,直秀也不能说没有资格担任;
甚至,如果直秀在白主再熬几年,之后就算丢了远国奉行的位子,然后他自己在家独自啃老白米饭,那看在他劳苦功高的份上,说不定幕府会赏他一个“旗本寄合席”,要知道这可是等同大名的待遇。
可惜的是,直秀志不在此,不然他从一个御家人二半场能爬上如此高位,足以自傲生平了!
因此,报喜的江川英敏对直秀的闷闷不乐非常不理解:
1856年9月箱馆炼铁所点火成功,以后出产的生铁会卖给白主一半;
而箱馆奉行堀利熙又同意联名上奏,要求给予阿依努人等野人正式领民的身份。如果幕府真能同意,那白主内部会安定许多;
加上去年北方的鲁西亚领地大破灭,今年你我又提升了家格,白主也蒸蒸日上,现在这形式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
这你还发愁?这完全没道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