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bxs.net,彼岸繁花[综红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再说什么,招呼小厮进来,让小厮把贾琏的信送过去。猜想贾赦的信无非就是感谢自己教导贾琏而已。打开一看,还真就是这些,兴趣了了,收了起来。那些同年的信,他也逐封信看了一遍,也没什么特殊的事儿,也就都放去一边。
“宗文、匡明,他若真是谨尊古礼、不知变通的人,怎么能做到礼部尚书、内阁辅臣的位置?看来回京的希望要压在李老大人一头了。我那些在京的同年,可都有什么说法?”
“如海,我和玉麟投了拜帖,挨家送的年礼,基本都没见到人。偶尔见到的一个两个的,都认为京城危险,说京官人心惶惶的多,大多在谋外任呢。这些信,也都是隔日送到京城府上的。”
“这是城外的想进城避祸,城里的想往外逃躲灾,呵呵。”林海顺嘴应了这么一句。“宗文,回来好好歇了过年,反正这事儿也不是一半天就能成的。过几天你也去给我那内侄子讲讲课,我想让他今年去金陵考秀才。”
胡文吃惊地瞪大眼睛,贾琏的肚子里有多少学问,他还是知道个大概的。
周明看他吃惊的样子,不由地笑得开心,原来不止自己听到贾琏要考秀才是这样反应啊。哈哈,有做伴的就好。
“宗文,东翁只是想表公子‘考’上秀才而已。”
胡文眼睛转了转,明白过来。遂笑着说:“那表公子可有苦头吃了。这历年的考题可拿到了?还有程文时文集子的?”
“拿到了一部分。余下的年后也陆续能送来。”
“如海,是不是要先去金陵打个招呼?”
“暂时还不用。先让他吃二个月苦头,以后遇到清流,心里也有个敬畏,不会混到勋贵圈子里,办些糊涂事儿。还有一事,过了年,我要收贾琏做入室弟子,我让林谦去选日子,得到的竟是上元节。”
“如海是要他……?”
“没个十年八年的,你们谁家的儿子都难上来,这期间就得看我这内侄子的。他是荣国府嫡长孙,爵位承继者,要是有了他自己考的功名,凭他灵活的性子,在清流中会少点阻力,仕途上会快很多。到时候他们之间也是能有个援手。”
周明和胡文互相看了看,都点头称是,故二人起身齐声恭喜林海。以他们与林海多年的交情,倒不强求自家儿子拜入林海门下,一旦高中进士,自然会得到林海照顾。可惜自家的儿子们虽用功,也没少得林海的指点,但是都被拦在秋闱这道坎上。科举这事,除了秀才能取巧,越往上越要看机缘的。这些年来,他们与林海为幕僚,风雨同舟,已经是结合成密不可分的一体。要想后代更进一步,就得不能断层。不然没多少年,像他们自己这样中个举人,都很可能是奢望了。
再说了,若孩子们不能考上进士,拜在林海门下,怕是对孩子们的将来还会有妨碍。宾主都内心明了的事情,现在见林海收徒,他们也没什么别的情绪。要是贾琏当真能在仕途上走远,依着林海至今没有子嗣的现状,怕林海是真的把贾琏当儿子了。
三人就拜师礼的事儿商议一番,又叫了林谦过来,把细节吩咐给林谦去操办。
贾琏从被确定要考秀才后,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可恨的是明溪常常在自己床前读《尚书》,美名其曰,先听个大概,以后学起来也容易。反正每晚贾琏都是在《尚书》里入睡,然后被明川叫起来后,就是一边洗漱,一边听《孝经》。
贾琏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学习的,只是他私下猜想林姑父能不及弱冠就中了探花,想必就是这样读书的吧。于是,贾琏就度过了有生以来最为艰辛的年,尤其还要时时面对小表妹的窃笑。连三十晚上的守夜,都听着表妹和姑父一问一答地背诗赋给他听。
“琏儿,你今年要是考不上秀才,明年一年都得这样过。”
贾琏听到这话,觉得活下去的希望都没有了。头昏脑胀钻进被窝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后悔过,自己干嘛要选择留在江南,和赖大家的一起回京,不好吗?!和送年礼的一起回京也好啊!
贾琏也就是闷在被窝里的时候,才偶尔这样想想,但每次都被立即涌上来的清明提醒,回去,回去做什么?做荣国府跑腿的小管家,跟在二房后面,从管着的杂事里,捞几个银子做零花钱?当他不知道,他才是荣国府未来的主人啊!
那家里上上下下都跟着老太太的心意走,把二房的宝玉捧得和凤凰蛋似的。以前珠大哥哥活着的时候,府里的人捧的都是珠大哥哥,会中状元会光耀门楣!现在是宝玉,以后有大造化。啥时候都没有他——自己要不接住林姑父给的机会进学,怕是一辈子也就是个跑腿的了。
人想的明白了,读书再累,贾琏也咬牙硬挨着。只是江南的冬天不比北方有火炕,虽烘热了被窝,但贾琏每每想起快一年不见的凤姐,也是觉得长夜漫漫难天亮。
日子久了,贾琏读多了,记得多了,眼界心胸打开了,读出些趣味后,再看自己写的文章,几位先生勾勾圈圈的红评,发现自己不是既往认定的那么不堪,故也发狠要读出个名堂来。单看林姑父得的年礼,要是自己以后在仕途上也比王子腾强些,像林姑父这样,既有名,又有利,就是凤姐瞧了,她也不会再觉得只有王家厉害了。
读不下去的时候,贾琏就用林姑父激励自己,要有名,还要有利,要让凤姐仰视自己。
从年前,胡文胡先生回来后,给贾琏上课的人又多了一个。四人风格各异,但是要背的,要写的一点也不少。贾琏最后悔的事儿,是小时候没有跟着珠大哥哥多读点书。
隔一日一次的模拟考试,考到后来贾琏已经麻木了。任何时候黛玉提起《四书》、《诗经》的任一句,贾琏都能条件反射地接了下一句出来。《孝经》也在明溪、明川日日跟进跟出中背的滚瓜烂熟。贾先生把《礼记》、《周易》给他囫囵吞枣地讲了一遍,不求他像《四书》一样背的那么熟,但也必须要知道是什么意思。贾先生总是拿着戒尺在手里拍,他不怕贾先生的戒尺,真怕的是贾先生说林家大姑娘这些都会了啊。
林家表妹太聪明了,快把自己比成渣了,幸好她不能科举。
而胡文常笑着鼓励贾琏,“表公子把这段记好,考试就能过去了。”
初听到这样的话,贾琏是激动地赶紧把胡先生说的背得牢牢的。随着胡先生说的次数增多,贾琏背是背,可已经没那么兴奋了。
到了每天晚饭后,林海还是会问贾琏一天所学,然后帮他总结、捋顺所学的内容,教他背八股范文,怎么把同类的范文归纳成通用的应试文章。
“爹爹,这样写不是取巧吗?”
“是取巧啊。你表哥想三个月通过考试的,就得取巧。”
黛玉转着眼睛,心里觉得不对劲,可又是说不出来为什么。
“玉儿,你表哥学习是为了考试,不是治学,不是用。不同的目的,学起来的方法自是不同。”
贾琏在上元节行了拜师礼。林海不仅请了御史衙门的同僚来观礼,还请了扬州府知府等人,郑重地给贾琏取字:永琏。
拜师礼热闹了大半日,贾琏算是终于也休息了大半天。
整个正月,贾琏都在埋头苦学中。
出了正月赵麟夫妻回了扬州。新的一年出盐在际,御史衙门事务繁杂,京城的事不得不留给林诚一人斡旋了。
时间过的飞快,到了这年的花朝节,黛玉过了六周岁的生日。贾琏又跟着休息了半天。
第二日吃过早饭,林海就对贾琏和黛玉说:“琏儿,我明日要去巡查盐事,你在家要努力读书,金陵应考的事,已经都安排好了。三月初的时候,贾先生和周先生还有明溪、明川,他们都会陪你去金陵,你放开去考就是。”
贾琏赶紧站起来应“是。”
黛玉就立即红了眼圈,“爹爹又要离家了?”
林海搂过女儿,“玉儿,有乔夫子陪着你,你要好好学琴、好好吃饭的。记得吗?”
黛玉含泪点头,“爹爹要早些回来啊。”
“好。”
林海走之前,又把林谦叫来仔细叮咛一番,最后还是林谦主动提起,让自己妻子去黛玉院子里陪着。
林海又重新安排各个盐区的巡查,与去年的交错开来。留了赵麟在御史衙门替自己坐镇,才带着巡盐的随从和甲兵放心地离家。
再说什么,招呼小厮进来,让小厮把贾琏的信送过去。猜想贾赦的信无非就是感谢自己教导贾琏而已。打开一看,还真就是这些,兴趣了了,收了起来。那些同年的信,他也逐封信看了一遍,也没什么特殊的事儿,也就都放去一边。
“宗文、匡明,他若真是谨尊古礼、不知变通的人,怎么能做到礼部尚书、内阁辅臣的位置?看来回京的希望要压在李老大人一头了。我那些在京的同年,可都有什么说法?”
“如海,我和玉麟投了拜帖,挨家送的年礼,基本都没见到人。偶尔见到的一个两个的,都认为京城危险,说京官人心惶惶的多,大多在谋外任呢。这些信,也都是隔日送到京城府上的。”
“这是城外的想进城避祸,城里的想往外逃躲灾,呵呵。”林海顺嘴应了这么一句。“宗文,回来好好歇了过年,反正这事儿也不是一半天就能成的。过几天你也去给我那内侄子讲讲课,我想让他今年去金陵考秀才。”
胡文吃惊地瞪大眼睛,贾琏的肚子里有多少学问,他还是知道个大概的。
周明看他吃惊的样子,不由地笑得开心,原来不止自己听到贾琏要考秀才是这样反应啊。哈哈,有做伴的就好。
“宗文,东翁只是想表公子‘考’上秀才而已。”
胡文眼睛转了转,明白过来。遂笑着说:“那表公子可有苦头吃了。这历年的考题可拿到了?还有程文时文集子的?”
“拿到了一部分。余下的年后也陆续能送来。”
“如海,是不是要先去金陵打个招呼?”
“暂时还不用。先让他吃二个月苦头,以后遇到清流,心里也有个敬畏,不会混到勋贵圈子里,办些糊涂事儿。还有一事,过了年,我要收贾琏做入室弟子,我让林谦去选日子,得到的竟是上元节。”
“如海是要他……?”
“没个十年八年的,你们谁家的儿子都难上来,这期间就得看我这内侄子的。他是荣国府嫡长孙,爵位承继者,要是有了他自己考的功名,凭他灵活的性子,在清流中会少点阻力,仕途上会快很多。到时候他们之间也是能有个援手。”
周明和胡文互相看了看,都点头称是,故二人起身齐声恭喜林海。以他们与林海多年的交情,倒不强求自家儿子拜入林海门下,一旦高中进士,自然会得到林海照顾。可惜自家的儿子们虽用功,也没少得林海的指点,但是都被拦在秋闱这道坎上。科举这事,除了秀才能取巧,越往上越要看机缘的。这些年来,他们与林海为幕僚,风雨同舟,已经是结合成密不可分的一体。要想后代更进一步,就得不能断层。不然没多少年,像他们自己这样中个举人,都很可能是奢望了。
再说了,若孩子们不能考上进士,拜在林海门下,怕是对孩子们的将来还会有妨碍。宾主都内心明了的事情,现在见林海收徒,他们也没什么别的情绪。要是贾琏当真能在仕途上走远,依着林海至今没有子嗣的现状,怕林海是真的把贾琏当儿子了。
三人就拜师礼的事儿商议一番,又叫了林谦过来,把细节吩咐给林谦去操办。
贾琏从被确定要考秀才后,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可恨的是明溪常常在自己床前读《尚书》,美名其曰,先听个大概,以后学起来也容易。反正每晚贾琏都是在《尚书》里入睡,然后被明川叫起来后,就是一边洗漱,一边听《孝经》。
贾琏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学习的,只是他私下猜想林姑父能不及弱冠就中了探花,想必就是这样读书的吧。于是,贾琏就度过了有生以来最为艰辛的年,尤其还要时时面对小表妹的窃笑。连三十晚上的守夜,都听着表妹和姑父一问一答地背诗赋给他听。
“琏儿,你今年要是考不上秀才,明年一年都得这样过。”
贾琏听到这话,觉得活下去的希望都没有了。头昏脑胀钻进被窝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后悔过,自己干嘛要选择留在江南,和赖大家的一起回京,不好吗?!和送年礼的一起回京也好啊!
贾琏也就是闷在被窝里的时候,才偶尔这样想想,但每次都被立即涌上来的清明提醒,回去,回去做什么?做荣国府跑腿的小管家,跟在二房后面,从管着的杂事里,捞几个银子做零花钱?当他不知道,他才是荣国府未来的主人啊!
那家里上上下下都跟着老太太的心意走,把二房的宝玉捧得和凤凰蛋似的。以前珠大哥哥活着的时候,府里的人捧的都是珠大哥哥,会中状元会光耀门楣!现在是宝玉,以后有大造化。啥时候都没有他——自己要不接住林姑父给的机会进学,怕是一辈子也就是个跑腿的了。
人想的明白了,读书再累,贾琏也咬牙硬挨着。只是江南的冬天不比北方有火炕,虽烘热了被窝,但贾琏每每想起快一年不见的凤姐,也是觉得长夜漫漫难天亮。
日子久了,贾琏读多了,记得多了,眼界心胸打开了,读出些趣味后,再看自己写的文章,几位先生勾勾圈圈的红评,发现自己不是既往认定的那么不堪,故也发狠要读出个名堂来。单看林姑父得的年礼,要是自己以后在仕途上也比王子腾强些,像林姑父这样,既有名,又有利,就是凤姐瞧了,她也不会再觉得只有王家厉害了。
读不下去的时候,贾琏就用林姑父激励自己,要有名,还要有利,要让凤姐仰视自己。
从年前,胡文胡先生回来后,给贾琏上课的人又多了一个。四人风格各异,但是要背的,要写的一点也不少。贾琏最后悔的事儿,是小时候没有跟着珠大哥哥多读点书。
隔一日一次的模拟考试,考到后来贾琏已经麻木了。任何时候黛玉提起《四书》、《诗经》的任一句,贾琏都能条件反射地接了下一句出来。《孝经》也在明溪、明川日日跟进跟出中背的滚瓜烂熟。贾先生把《礼记》、《周易》给他囫囵吞枣地讲了一遍,不求他像《四书》一样背的那么熟,但也必须要知道是什么意思。贾先生总是拿着戒尺在手里拍,他不怕贾先生的戒尺,真怕的是贾先生说林家大姑娘这些都会了啊。
林家表妹太聪明了,快把自己比成渣了,幸好她不能科举。
而胡文常笑着鼓励贾琏,“表公子把这段记好,考试就能过去了。”
初听到这样的话,贾琏是激动地赶紧把胡先生说的背得牢牢的。随着胡先生说的次数增多,贾琏背是背,可已经没那么兴奋了。
到了每天晚饭后,林海还是会问贾琏一天所学,然后帮他总结、捋顺所学的内容,教他背八股范文,怎么把同类的范文归纳成通用的应试文章。
“爹爹,这样写不是取巧吗?”
“是取巧啊。你表哥想三个月通过考试的,就得取巧。”
黛玉转着眼睛,心里觉得不对劲,可又是说不出来为什么。
“玉儿,你表哥学习是为了考试,不是治学,不是用。不同的目的,学起来的方法自是不同。”
贾琏在上元节行了拜师礼。林海不仅请了御史衙门的同僚来观礼,还请了扬州府知府等人,郑重地给贾琏取字:永琏。
拜师礼热闹了大半日,贾琏算是终于也休息了大半天。
整个正月,贾琏都在埋头苦学中。
出了正月赵麟夫妻回了扬州。新的一年出盐在际,御史衙门事务繁杂,京城的事不得不留给林诚一人斡旋了。
时间过的飞快,到了这年的花朝节,黛玉过了六周岁的生日。贾琏又跟着休息了半天。
第二日吃过早饭,林海就对贾琏和黛玉说:“琏儿,我明日要去巡查盐事,你在家要努力读书,金陵应考的事,已经都安排好了。三月初的时候,贾先生和周先生还有明溪、明川,他们都会陪你去金陵,你放开去考就是。”
贾琏赶紧站起来应“是。”
黛玉就立即红了眼圈,“爹爹又要离家了?”
林海搂过女儿,“玉儿,有乔夫子陪着你,你要好好学琴、好好吃饭的。记得吗?”
黛玉含泪点头,“爹爹要早些回来啊。”
“好。”
林海走之前,又把林谦叫来仔细叮咛一番,最后还是林谦主动提起,让自己妻子去黛玉院子里陪着。
林海又重新安排各个盐区的巡查,与去年的交错开来。留了赵麟在御史衙门替自己坐镇,才带着巡盐的随从和甲兵放心地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