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bxs.net,江湖掌门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气的皇帝拍着龙案跟他们争啊,可是没办法,这些人死活不松口,僵持了七天之后,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听大爷说:这一日大学士们去内阁点卯,一开门却见魏公公、王公公站在内阁里,皇上抱着传国玉玺坐在中间一言不发,到了中午吃饭时候,皇上水米不粘牙。”
“这下大家都慌了,劝了半天皇上硬是不为所动,到了晚上依然不吃不喝,最后,从未露过面的陆公公来了,皇后和后宫里的娘娘也都来了,六部九卿和部郎们都来了,大家跪了一地,可无论怎么劝,皇帝就指指圣旨,根本不理会。”
“当晚皇上就睡在内阁里,到了第二天上午还在绝食,可那些给事中们也是跪着,陪着皇上绝食,就是不改主意,朝廷里全乱了,乱成了一团粥。”
“幸好,此时,长城上传来师傅打死打伤五千鞑靼兵的消息,又说斩首二千余级,这下皇上来了精神,意气风发的呵斥一阵。大臣们都开始劝说那些给事中,他们也因这道战报有了台阶下,便勉勉强强的通过了圣旨。”
马远口才很好,说的也很清楚,这段曲折的故事听的众人一头冷汗!皇帝想要封赏有功的臣子,竟然还要靠绝食才行?大明朝的皇帝真是不好当啊。
事实上,这还是轻的,当今朝廷里有骨气的言官都被魏忠贤清洗干净了,如今是大明二百多年以来文官势力最弱的时候。在之前,朱由校的爷爷万历皇帝朱翊钧,被言官们骂成夏桀王、商纣王、汉灵帝这等昏君,甚至连万历的父母都被骂遍了。
气的万历绝食三天以示抗议,这在世界帝王史中都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万历的爷爷嘉靖,不管是朝堂发飚廷杖打死人,还是当朝痛哭涕流演苦情戏博同情,文官们鸟都不鸟他,不给任何面子。甚至派宦官行贿大臣,也没用。由此可见,大明朝的皇帝实际上过的很憋屈,不要说弄点大事,就连躲在后宫玩女人、斗蛐蛐、做木匠活这种业余爱好,也要被文官们指着鼻子骂。
托魏忠贤残暴大清洗的福,常威的削藩没有遇到强力阻截,但就是这样,到现在还是一省一省的慢慢推行,完全无法直接达到目的,改革税收和摊丁入亩的事情至今还没有影子。
唯一干成的是推广土豆种植的事情!
所以说在大明朝,皇帝的权威根本不管用,文官们只怕不讲道理、胡乱杀人的大宦官,要想干事就得张居正那种无冕之王、大权臣才行!
说过这些事情,马远又递给常威一包袱书信,其中有皇帝的私信,也有袁可立、常宽、魏良栋、徐光启、魏希捷等人的书信,总共好几十封,厚厚一摞。
皇帝的信最重要,也最有趣。原本皇帝就找茬斥责了黄立极、顾秉谦、陈大道三人,以弹劾人为乐的御史们也弹劾过了。
这次皇帝又借题发挥,再次痛斥三人,御史们更是闻风而动,疯狂弹劾。黄立极、顾秉谦顶不住舆论压力,辞了大学士,各回本部,皇帝达到目的,补了个同为阉党的施凰来入阁,敲打了魏忠贤的同时也给了他面子,手段非常高明。
又以江南赈灾不力为名,勒令南京户部尚书辞职,把陈大道赶去南京解决旱灾。从而让常宽接掌户部,入阁成为东阁大学士。
常宽是天启二年的状元,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纂修先朝实录、起居注,管理六曹章奏、校内书、文华殿展书诰勅、撰文、前右春坊右谕德左庶子,又做了一任宛平县令,再转户科都给事中,迁刑部清吏司,最后拜户部左侍郎。
一直以来做事勤恳,从不计较得失,即便这些年东林斗三党、阉党斗东林,斗的满朝鸡飞狗跳,也没有人动的了常宽。因为他家里有钱不贪贿,也不参与党争,不管什么人拉拢也不理会,只做自己的事情,是名副其实的干臣,孤臣。
曾经也有人罗织罪名陷害他,但皇帝很清楚常宽的品格,很喜欢他,从来不相信那些弹章,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来惹他了。皇帝之所以喜欢常宽,是因为天启元年属于万历、泰昌、天启祖孙三代。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底,万历驾崩,八月泰昌皇帝朱常洛登基,九月驾崩,而后,朱由校登基年号天启。
也就是说这一年的前七月叫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叫泰昌元年,九月到十二月叫天启元年。
天启二年是天启皇帝任内,第一科科举取士,而常宽是这一年的状元,也就是当今皇帝登基以来的第一个状元,这样的第一,皇帝自然会记住。何况,常宽有才华,干事实,是朝廷里最需要的那种人,皇帝怎会忽视?所以,别人想害也害不了他!
而要入内阁,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必须是翰林出身,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要进翰林院必须是科举前二甲,一甲只有状元、榜眼、探花三人,二甲基本是五十人到七十人之间。也就是说整个大明三年时间只在七十多人中间点翰林,而且这些人还要书法好、诗词好、长相好,基本上是读书人中的读书人,精英中的精英!
无论官位高低,在历朝历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是当世读书人的精英。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杨廷和、张居正,无一不是翰林。
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入阁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最高理想,是儒家学说“达则兼济天下”的具体表现。
“皇帝做事也是雷厉风行啊!”
看完书信常威很是振奋,“难道是传国玉玺回归,其魔力感染了皇帝?”
按资历如今的内阁首辅是建极殿大学士来宗道,次辅是中极殿大学士冯铨;群辅为文华殿大学士梁鼎臣,文渊阁大学士袁可立,常宽递补为武英殿大学士,施凰来递补为东阁大学士。
来宗道、梁鼎臣是识相、做实事的东林党;冯诠、施凰来是阉党;袁可立和常宽自然是常威的工业党。这下算是三足鼎立了,也算是皇帝重新掌握朝政的信号!
有了这些积极的消息,常威在这里就更加安心了。要建立工厂首先压迫建厂房,这个问题不大,在王嘉胤这二十天的努力下,砖瓦厂、水泥厂、煤炭开采都颇具规模了。
只要建好厂房就有了工厂,然后需要的是武力。枪炮厂要建在长安城里,在枪炮之前,最需要的是子弹,毕竟义勇营手中的枪炮用个好几年甚至十来年都不是问题,但子弹却是消耗品,制造子弹需要的铅,直接在长安城里收购就是了。
配制火药的一硫、二硝、三木炭,在煤矿中都能找到,也没有什么难的。
这些事情有宋应星和张继孟两位专家,带着百十名专业工匠,都能处理好,常威只管掏银子就是了,恰好他在庆王府搜了七百万两,正好用上。
他还以陕西提督的名义保举王国训为延安知府;吉孔嘉为府谷知县;史可法为庆阳知府;高宏图为流民巡抚,专管招抚、安置流民之事。
这些流民肆虐,环境困苦的地方,有这四位德操高尚的人主理,定能有效的遏制流贼。
六天后,高文彩顺利的处理好兰州府肃王的事情,近千锦衣卫护着肃王家眷、财物回了京师,高文彩带着其余两千人南下四川、湖广等地,去处理蜀王等十几位上表自请的藩王。
送秦王、韩王以及报捷那两千锦衣卫,在山西等待常威,他的下一站是去山西,摆平代王、晋王、沈王。
处理好一切事情,七月炎夏,常威带着义勇营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未完待续。)
nbsp;“气的皇帝拍着龙案跟他们争啊,可是没办法,这些人死活不松口,僵持了七天之后,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听大爷说:这一日大学士们去内阁点卯,一开门却见魏公公、王公公站在内阁里,皇上抱着传国玉玺坐在中间一言不发,到了中午吃饭时候,皇上水米不粘牙。”
“这下大家都慌了,劝了半天皇上硬是不为所动,到了晚上依然不吃不喝,最后,从未露过面的陆公公来了,皇后和后宫里的娘娘也都来了,六部九卿和部郎们都来了,大家跪了一地,可无论怎么劝,皇帝就指指圣旨,根本不理会。”
“当晚皇上就睡在内阁里,到了第二天上午还在绝食,可那些给事中们也是跪着,陪着皇上绝食,就是不改主意,朝廷里全乱了,乱成了一团粥。”
“幸好,此时,长城上传来师傅打死打伤五千鞑靼兵的消息,又说斩首二千余级,这下皇上来了精神,意气风发的呵斥一阵。大臣们都开始劝说那些给事中,他们也因这道战报有了台阶下,便勉勉强强的通过了圣旨。”
马远口才很好,说的也很清楚,这段曲折的故事听的众人一头冷汗!皇帝想要封赏有功的臣子,竟然还要靠绝食才行?大明朝的皇帝真是不好当啊。
事实上,这还是轻的,当今朝廷里有骨气的言官都被魏忠贤清洗干净了,如今是大明二百多年以来文官势力最弱的时候。在之前,朱由校的爷爷万历皇帝朱翊钧,被言官们骂成夏桀王、商纣王、汉灵帝这等昏君,甚至连万历的父母都被骂遍了。
气的万历绝食三天以示抗议,这在世界帝王史中都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万历的爷爷嘉靖,不管是朝堂发飚廷杖打死人,还是当朝痛哭涕流演苦情戏博同情,文官们鸟都不鸟他,不给任何面子。甚至派宦官行贿大臣,也没用。由此可见,大明朝的皇帝实际上过的很憋屈,不要说弄点大事,就连躲在后宫玩女人、斗蛐蛐、做木匠活这种业余爱好,也要被文官们指着鼻子骂。
托魏忠贤残暴大清洗的福,常威的削藩没有遇到强力阻截,但就是这样,到现在还是一省一省的慢慢推行,完全无法直接达到目的,改革税收和摊丁入亩的事情至今还没有影子。
唯一干成的是推广土豆种植的事情!
所以说在大明朝,皇帝的权威根本不管用,文官们只怕不讲道理、胡乱杀人的大宦官,要想干事就得张居正那种无冕之王、大权臣才行!
说过这些事情,马远又递给常威一包袱书信,其中有皇帝的私信,也有袁可立、常宽、魏良栋、徐光启、魏希捷等人的书信,总共好几十封,厚厚一摞。
皇帝的信最重要,也最有趣。原本皇帝就找茬斥责了黄立极、顾秉谦、陈大道三人,以弹劾人为乐的御史们也弹劾过了。
这次皇帝又借题发挥,再次痛斥三人,御史们更是闻风而动,疯狂弹劾。黄立极、顾秉谦顶不住舆论压力,辞了大学士,各回本部,皇帝达到目的,补了个同为阉党的施凰来入阁,敲打了魏忠贤的同时也给了他面子,手段非常高明。
又以江南赈灾不力为名,勒令南京户部尚书辞职,把陈大道赶去南京解决旱灾。从而让常宽接掌户部,入阁成为东阁大学士。
常宽是天启二年的状元,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纂修先朝实录、起居注,管理六曹章奏、校内书、文华殿展书诰勅、撰文、前右春坊右谕德左庶子,又做了一任宛平县令,再转户科都给事中,迁刑部清吏司,最后拜户部左侍郎。
一直以来做事勤恳,从不计较得失,即便这些年东林斗三党、阉党斗东林,斗的满朝鸡飞狗跳,也没有人动的了常宽。因为他家里有钱不贪贿,也不参与党争,不管什么人拉拢也不理会,只做自己的事情,是名副其实的干臣,孤臣。
曾经也有人罗织罪名陷害他,但皇帝很清楚常宽的品格,很喜欢他,从来不相信那些弹章,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来惹他了。皇帝之所以喜欢常宽,是因为天启元年属于万历、泰昌、天启祖孙三代。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底,万历驾崩,八月泰昌皇帝朱常洛登基,九月驾崩,而后,朱由校登基年号天启。
也就是说这一年的前七月叫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叫泰昌元年,九月到十二月叫天启元年。
天启二年是天启皇帝任内,第一科科举取士,而常宽是这一年的状元,也就是当今皇帝登基以来的第一个状元,这样的第一,皇帝自然会记住。何况,常宽有才华,干事实,是朝廷里最需要的那种人,皇帝怎会忽视?所以,别人想害也害不了他!
而要入内阁,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必须是翰林出身,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要进翰林院必须是科举前二甲,一甲只有状元、榜眼、探花三人,二甲基本是五十人到七十人之间。也就是说整个大明三年时间只在七十多人中间点翰林,而且这些人还要书法好、诗词好、长相好,基本上是读书人中的读书人,精英中的精英!
无论官位高低,在历朝历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是当世读书人的精英。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杨廷和、张居正,无一不是翰林。
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入阁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最高理想,是儒家学说“达则兼济天下”的具体表现。
“皇帝做事也是雷厉风行啊!”
看完书信常威很是振奋,“难道是传国玉玺回归,其魔力感染了皇帝?”
按资历如今的内阁首辅是建极殿大学士来宗道,次辅是中极殿大学士冯铨;群辅为文华殿大学士梁鼎臣,文渊阁大学士袁可立,常宽递补为武英殿大学士,施凰来递补为东阁大学士。
来宗道、梁鼎臣是识相、做实事的东林党;冯诠、施凰来是阉党;袁可立和常宽自然是常威的工业党。这下算是三足鼎立了,也算是皇帝重新掌握朝政的信号!
有了这些积极的消息,常威在这里就更加安心了。要建立工厂首先压迫建厂房,这个问题不大,在王嘉胤这二十天的努力下,砖瓦厂、水泥厂、煤炭开采都颇具规模了。
只要建好厂房就有了工厂,然后需要的是武力。枪炮厂要建在长安城里,在枪炮之前,最需要的是子弹,毕竟义勇营手中的枪炮用个好几年甚至十来年都不是问题,但子弹却是消耗品,制造子弹需要的铅,直接在长安城里收购就是了。
配制火药的一硫、二硝、三木炭,在煤矿中都能找到,也没有什么难的。
这些事情有宋应星和张继孟两位专家,带着百十名专业工匠,都能处理好,常威只管掏银子就是了,恰好他在庆王府搜了七百万两,正好用上。
他还以陕西提督的名义保举王国训为延安知府;吉孔嘉为府谷知县;史可法为庆阳知府;高宏图为流民巡抚,专管招抚、安置流民之事。
这些流民肆虐,环境困苦的地方,有这四位德操高尚的人主理,定能有效的遏制流贼。
六天后,高文彩顺利的处理好兰州府肃王的事情,近千锦衣卫护着肃王家眷、财物回了京师,高文彩带着其余两千人南下四川、湖广等地,去处理蜀王等十几位上表自请的藩王。
送秦王、韩王以及报捷那两千锦衣卫,在山西等待常威,他的下一站是去山西,摆平代王、晋王、沈王。
处理好一切事情,七月炎夏,常威带着义勇营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