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bxs.net,大国崛起1900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棉纱、皮革等物资,运费的降低,对他们是生死攸关的,因为这些货物往往都是薄利多销,价格每个百分比的变动,都意味着是赚钱还是亏钱。
对于客运当然可以选择铁路,对于食品、水果等时效性强的货物,当然也应该选择铁路,因此铁路还是不可取代的。
因此,尽管江西跟广东之间有铁路相通,跟长江还有赣江水道相通,江西人还是很希望得到一个南方的出海口,从而做到通江达海,彻底解除江西的交通困局。
江西山清水秀,但这还是一个农业大省,看看明清时期这里的赋税就知道了,在中国排名前五,仅次于江苏、山西和四川等要么富庶,要么庞大的省份。
可到了现代社会,丰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江西真是穷的要死。而且,到了工业社会,农业地位大大下降,光有丰富的农产品是致不了富的,交通制约最大的,还是江西的工业,到了21世纪,周边几乎所有省份都比江西发达。
所以21世纪才将修建粤赣铁路提上了日程,可是那时候对环境的顾虑太大,最大的问题是江西的水资源问题。
江西水资源十分丰富,而且都集中在江西境内,90%的江西河流属于潘阳湖水系,所以后世江西河流污染治理非常成功,因为所有河流都在境内,不需要跨省沟通,但是江西水资源自给自足绰绰有余,因此很多水都流入了外省,是外省的水源供应,那么开发江西水力,就牵扯到了外省的利益,所以反对声音很大。
如果修通粤赣运河,江西的水就会多一条流出渠道,造成的结果很可能是潘阳湖水量下降,带来难以估量的神态灾难。
杨潮觉得这完全是杞人忧天,江西所有的河流联动,即便全都降低个几公分,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而且运河是可以调节的,水量下降的时候,大不了关闭船闸而已。
这道巨闸站在山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深山沟壑之间,筑起的一道混凝土大坝,其中有电力驱动的闸门,旁边还有船闸,供来往船舶通航。
杨潮问了那个关于赣江之水泄广东的问题。
陪同的运河总督办谭学衡表示完全是无稽之谈。
“秦时修灵渠,既有此语,时言:三分入漓,七分归湘。其后,灵渠通,岭南定。”
谭学衡说的是秦始皇时期修建从湖南通往广西的灵渠的故事,灵渠沟通了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让中原势力可以通过水路直达南越之地,为秦始皇平定岭南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当时修建的时候,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会导致湘江水三分流入漓江,导致湘水外漏。当然结局没有发生这种悲剧,或许发生了,只是随着时代的推移,生态自己调整了过来,导致后人根本就没有察觉。
谭学衡是一个清朝家庭官僚出身,他父亲是清朝进士,他自幼在广东水陆师学堂读书,毕业后进入英国海军学校,之后一直在海军任职,直到1914年的时候,广东发大水,各界要求治理河道,当时的袁世凯政府任命了赋闲在家的谭学衡为治水督办。
谭学衡设立了广东治河处,雇佣了瑞典籍工程师,在上海疏通黄浦江水道的海德生、柯维廉二人,在谭学衡治理期间,详细测绘了庞大的珠江水系,后来米青在广东搞建设,重点就是航运,继续用谭学衡,在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下,他用了十年时间,将广东的水道修建成了中国最好的航运水道,兼顾灌溉和防洪。
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团队中,始终有英国人、荷兰人、瑞典人等欧洲人。
比如这次的赣粤运河工程,总工程师是张謇建立的河海工行学校校长李仪祉,但是团队中的一半工程师都是世界团队,甚至包括了三个日本人。
很显然中国目前的水力技术力量,还不足以应对如此大型的工程技术,这不丢人,因为毕竟是一个后发的国家,目前能在铁路工程和机械制造领域自给自足就已经难能可贵了,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赶上发达国家,不然真当人家几百年积累是****的。
杨潮并不反对国家团队,甚至大度的喊出了“要大力利用全球智力来为中国服务”的口号。
不过对于谭学衡说的,不会影响江西水位一事,杨潮却有八分怀疑,觉得谭学衡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的,江西的水流入广东,怎么可能不影响水位。
看到杨潮狐疑的眼神,谭学衡立刻就解释起来。(未完待续。)
如棉纱、皮革等物资,运费的降低,对他们是生死攸关的,因为这些货物往往都是薄利多销,价格每个百分比的变动,都意味着是赚钱还是亏钱。
对于客运当然可以选择铁路,对于食品、水果等时效性强的货物,当然也应该选择铁路,因此铁路还是不可取代的。
因此,尽管江西跟广东之间有铁路相通,跟长江还有赣江水道相通,江西人还是很希望得到一个南方的出海口,从而做到通江达海,彻底解除江西的交通困局。
江西山清水秀,但这还是一个农业大省,看看明清时期这里的赋税就知道了,在中国排名前五,仅次于江苏、山西和四川等要么富庶,要么庞大的省份。
可到了现代社会,丰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江西真是穷的要死。而且,到了工业社会,农业地位大大下降,光有丰富的农产品是致不了富的,交通制约最大的,还是江西的工业,到了21世纪,周边几乎所有省份都比江西发达。
所以21世纪才将修建粤赣铁路提上了日程,可是那时候对环境的顾虑太大,最大的问题是江西的水资源问题。
江西水资源十分丰富,而且都集中在江西境内,90%的江西河流属于潘阳湖水系,所以后世江西河流污染治理非常成功,因为所有河流都在境内,不需要跨省沟通,但是江西水资源自给自足绰绰有余,因此很多水都流入了外省,是外省的水源供应,那么开发江西水力,就牵扯到了外省的利益,所以反对声音很大。
如果修通粤赣运河,江西的水就会多一条流出渠道,造成的结果很可能是潘阳湖水量下降,带来难以估量的神态灾难。
杨潮觉得这完全是杞人忧天,江西所有的河流联动,即便全都降低个几公分,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而且运河是可以调节的,水量下降的时候,大不了关闭船闸而已。
这道巨闸站在山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深山沟壑之间,筑起的一道混凝土大坝,其中有电力驱动的闸门,旁边还有船闸,供来往船舶通航。
杨潮问了那个关于赣江之水泄广东的问题。
陪同的运河总督办谭学衡表示完全是无稽之谈。
“秦时修灵渠,既有此语,时言:三分入漓,七分归湘。其后,灵渠通,岭南定。”
谭学衡说的是秦始皇时期修建从湖南通往广西的灵渠的故事,灵渠沟通了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让中原势力可以通过水路直达南越之地,为秦始皇平定岭南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当时修建的时候,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会导致湘江水三分流入漓江,导致湘水外漏。当然结局没有发生这种悲剧,或许发生了,只是随着时代的推移,生态自己调整了过来,导致后人根本就没有察觉。
谭学衡是一个清朝家庭官僚出身,他父亲是清朝进士,他自幼在广东水陆师学堂读书,毕业后进入英国海军学校,之后一直在海军任职,直到1914年的时候,广东发大水,各界要求治理河道,当时的袁世凯政府任命了赋闲在家的谭学衡为治水督办。
谭学衡设立了广东治河处,雇佣了瑞典籍工程师,在上海疏通黄浦江水道的海德生、柯维廉二人,在谭学衡治理期间,详细测绘了庞大的珠江水系,后来米青在广东搞建设,重点就是航运,继续用谭学衡,在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下,他用了十年时间,将广东的水道修建成了中国最好的航运水道,兼顾灌溉和防洪。
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团队中,始终有英国人、荷兰人、瑞典人等欧洲人。
比如这次的赣粤运河工程,总工程师是张謇建立的河海工行学校校长李仪祉,但是团队中的一半工程师都是世界团队,甚至包括了三个日本人。
很显然中国目前的水力技术力量,还不足以应对如此大型的工程技术,这不丢人,因为毕竟是一个后发的国家,目前能在铁路工程和机械制造领域自给自足就已经难能可贵了,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赶上发达国家,不然真当人家几百年积累是****的。
杨潮并不反对国家团队,甚至大度的喊出了“要大力利用全球智力来为中国服务”的口号。
不过对于谭学衡说的,不会影响江西水位一事,杨潮却有八分怀疑,觉得谭学衡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的,江西的水流入广东,怎么可能不影响水位。
看到杨潮狐疑的眼神,谭学衡立刻就解释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