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小说网 www.tbxs.net,闺门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可惜,祖母张氏才刚刚启程离开京城,无论赵琇如何呐喊,也没法给她回应。
赵琇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了。
当初她见今年雨多,让人注意在田地里挖沟渠的时候,根本没想到今年的雨会多到这个地步,所以只让人照着往年的习惯,纯粹加深了原有用来排水的土沟,又或是用锄头在泥地上挖出一尺多深的新沟而已。但这些沟渠既是土沟,被泥水一冲,自然很容易变形,上游流来的水带来了沙石泥土,用不了多久就会把沟给填上了,必须要重新挖一次才行,跟石头砌成的水沟完全不能比。
她现在发现这种方法已经行不通了,但现用石块去砌沟壁又来不及,只能让人尽可能将土沟挖大、挖深,每日派人巡逻,看哪里的沟被填上了,立刻重新挖开。另外靠近河边的农田全都放弃,改用大石块等杂物将岸堤垒高,避免河中水位上涨,淹过堤岸,漫过农田。
赵家小二房名下田地不少,都是当年郡公爷传下来的,自然是位于最好的地段,还是大片大片连在一起的,佃户也都精干有力。赵琇这一改进,地里的情况果然好些了,外面的河水不再漫进田中,佃户们也将田里多余的水早早排了出去,一检查地里的庄稼,无论是棉花还是水稻,有一部分还算可以挽救,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今年的收成必定会大打折扣。
赵琇算了算账,心里有些郁卒。奉贤老家这边的田地欠收就算了,小二房在外地的田地,今年恐怕也得不到什么好收成,听说京城附近和山东一带都在闹旱灾,庄稼长势都不怎么样。北方旱,上海却是雨下得过了头,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怎么就不能平衡一下呢?她还是头一回管家,还没想出法子来开源节流,就为了应付这些天灾,搞得手忙脚乱的。虽然祖母总是说,手中有田,心里不慌,但她却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靠天吃饭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她还是得想想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就能养家糊口的法子。
不过这是后话了,如今她的注意力还是放在手头的事务上。
家大业大的小二房尚且面临困境,更别说族中其他人家了。外六房这些行商的人家还好,家中田地不多,亏损再大也是有限的,虽然本地棉粮双双失收,会影响外六房的棉花粮食生意,但他们可以上外地收货,又或是从别的地方找补,问题不大。宗房、三房这些名下田产多的人家,也因为底子厚,亏上一两年,顶多就是日子难过些,不至于伤了元气。有问题的是族中那些小门小户的人家,人口不多,家底本就不丰厚,田产少,除去地里的出产也没什么别的入息,被这雨水一浇,哪怕还没到棉粮收获的季节,都已经叫苦不迭了。
赵启轩家中,就是这样的情况。
赵启轩本身家境就不太好,虽然这几个月里,因为巴结上赵琇,时不时弄些西洋小玩意儿、西洋书本回来讨她的喜欢,换得不少银钱,但家底还薄,他和他妻子又一心要送儿子去读私塾,所以仍旧是省吃俭用的,攒的银子留到日后儿子读书科举所用。地里被水淹了,他家又没有足够的人手开沟挖渠,勉强雇了几个人去帮忙挖沟排水,一夜大雨过去,就全都白干了,地里的庄稼仍旧被淹了大半。夫妻俩亲自到地头去看了一眼,面对那副惨状,简直哭都哭不出来。
赵启轩见小二房地里的情况还好,咬咬牙,便来求赵琇。赵琇听他说得可怜,便让卢昌秀去知会手下的人一声,顺便帮帮他家的忙,赵启轩感激得快要跪在地上向她磕头了,赵琇劝了半日,才把人劝走。
族中象赵启轩这样情况的人家不少,她小二房的仆从雇工也不是很多,帮得了一个,还能帮所有人的忙吗?那还有时间顾自家的地?可若是帮了东家,不帮西家,别人不免要说闲话,闹脾气。想来光靠自己一家一户的实力去帮人,是行不通的。
这么大的宗族,内三房外九房,光是同姓男丁就有好几百了,各家名下又各有男女仆妇无数,加上雇工、佃农,少说也有几千人口,如果把这几千人都联合起来,就象是一个村子,一个生产大队,统一行事,各司其职,难道还无法面对眼前的困境吗?
赵琇想了一夜,终于下了决心。
她第二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去拜访宗房的赵璟和沈氏夫妻。
赵璟与沈氏近来也在为灾情烦恼,宗房就是土财主,靠着田地的出产吃饭,今年的收成显然是不行了,这是天灾,人人如此,也没什么好抱怨的,问题是眼下煜大老爷不在家,等他回来,得知家中有了这么大的亏损,即便不是儿子媳妇的责任,他也会把责任推到他们头上去的。但就算知道老父会这样做,赵璟也只能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他要烦恼的不但是自家的... -->>
可惜,祖母张氏才刚刚启程离开京城,无论赵琇如何呐喊,也没法给她回应。
赵琇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了。
当初她见今年雨多,让人注意在田地里挖沟渠的时候,根本没想到今年的雨会多到这个地步,所以只让人照着往年的习惯,纯粹加深了原有用来排水的土沟,又或是用锄头在泥地上挖出一尺多深的新沟而已。但这些沟渠既是土沟,被泥水一冲,自然很容易变形,上游流来的水带来了沙石泥土,用不了多久就会把沟给填上了,必须要重新挖一次才行,跟石头砌成的水沟完全不能比。
她现在发现这种方法已经行不通了,但现用石块去砌沟壁又来不及,只能让人尽可能将土沟挖大、挖深,每日派人巡逻,看哪里的沟被填上了,立刻重新挖开。另外靠近河边的农田全都放弃,改用大石块等杂物将岸堤垒高,避免河中水位上涨,淹过堤岸,漫过农田。
赵家小二房名下田地不少,都是当年郡公爷传下来的,自然是位于最好的地段,还是大片大片连在一起的,佃户也都精干有力。赵琇这一改进,地里的情况果然好些了,外面的河水不再漫进田中,佃户们也将田里多余的水早早排了出去,一检查地里的庄稼,无论是棉花还是水稻,有一部分还算可以挽救,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今年的收成必定会大打折扣。
赵琇算了算账,心里有些郁卒。奉贤老家这边的田地欠收就算了,小二房在外地的田地,今年恐怕也得不到什么好收成,听说京城附近和山东一带都在闹旱灾,庄稼长势都不怎么样。北方旱,上海却是雨下得过了头,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怎么就不能平衡一下呢?她还是头一回管家,还没想出法子来开源节流,就为了应付这些天灾,搞得手忙脚乱的。虽然祖母总是说,手中有田,心里不慌,但她却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靠天吃饭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她还是得想想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就能养家糊口的法子。
不过这是后话了,如今她的注意力还是放在手头的事务上。
家大业大的小二房尚且面临困境,更别说族中其他人家了。外六房这些行商的人家还好,家中田地不多,亏损再大也是有限的,虽然本地棉粮双双失收,会影响外六房的棉花粮食生意,但他们可以上外地收货,又或是从别的地方找补,问题不大。宗房、三房这些名下田产多的人家,也因为底子厚,亏上一两年,顶多就是日子难过些,不至于伤了元气。有问题的是族中那些小门小户的人家,人口不多,家底本就不丰厚,田产少,除去地里的出产也没什么别的入息,被这雨水一浇,哪怕还没到棉粮收获的季节,都已经叫苦不迭了。
赵启轩家中,就是这样的情况。
赵启轩本身家境就不太好,虽然这几个月里,因为巴结上赵琇,时不时弄些西洋小玩意儿、西洋书本回来讨她的喜欢,换得不少银钱,但家底还薄,他和他妻子又一心要送儿子去读私塾,所以仍旧是省吃俭用的,攒的银子留到日后儿子读书科举所用。地里被水淹了,他家又没有足够的人手开沟挖渠,勉强雇了几个人去帮忙挖沟排水,一夜大雨过去,就全都白干了,地里的庄稼仍旧被淹了大半。夫妻俩亲自到地头去看了一眼,面对那副惨状,简直哭都哭不出来。
赵启轩见小二房地里的情况还好,咬咬牙,便来求赵琇。赵琇听他说得可怜,便让卢昌秀去知会手下的人一声,顺便帮帮他家的忙,赵启轩感激得快要跪在地上向她磕头了,赵琇劝了半日,才把人劝走。
族中象赵启轩这样情况的人家不少,她小二房的仆从雇工也不是很多,帮得了一个,还能帮所有人的忙吗?那还有时间顾自家的地?可若是帮了东家,不帮西家,别人不免要说闲话,闹脾气。想来光靠自己一家一户的实力去帮人,是行不通的。
这么大的宗族,内三房外九房,光是同姓男丁就有好几百了,各家名下又各有男女仆妇无数,加上雇工、佃农,少说也有几千人口,如果把这几千人都联合起来,就象是一个村子,一个生产大队,统一行事,各司其职,难道还无法面对眼前的困境吗?
赵琇想了一夜,终于下了决心。
她第二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去拜访宗房的赵璟和沈氏夫妻。
赵璟与沈氏近来也在为灾情烦恼,宗房就是土财主,靠着田地的出产吃饭,今年的收成显然是不行了,这是天灾,人人如此,也没什么好抱怨的,问题是眼下煜大老爷不在家,等他回来,得知家中有了这么大的亏损,即便不是儿子媳妇的责任,他也会把责任推到他们头上去的。但就算知道老父会这样做,赵璟也只能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他要烦恼的不但是自家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