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bxs.net,大明圣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辽东行省,镇北关,清晨!
随着太阳的神奇,嘹亮的军号声响起,熟悉的调子,让朱由校从沉睡中醒来。在后世,这种号子就是他曾经两年日日听闻,痛恨不已的声音。
只是,当换了一个环境后,他又无比的怀念,甚至将其重现了出来。醒来之后,朱由校并没有赖床,而是立刻穿衣起身。门外,是勤务员早已准备好的热水和毛巾。这种事,在后世军营中都避免不了,更不要说先这个等级之分的封建王朝了。
处理完了个人生理卫生后,他便神清气爽的走出了自己的中军大帐,开始自己的日常训练。从小习武的,他早就习惯了这一切。强悍的武力展示,既能增强自己的威望,又能强身健体,何乐而不为。
在最初羽林军组建的时候,一身武力可是帮了他不少忙,让他树立起来自己大军统帅的威望。
是以多年下来,哪怕登基称帝,他都没有放弃这些。两世为人,让他具备了常人所难有的意志力和执行力。
朱由校的大军并没有驻扎在镇北关内,甚至不在辽东行省,而是处在镇北关外广袤的大草原上。
科尔沁草原、松嫩平原相互交织,形成一大片广袤的地带,蒙古部落科尔沁一族就在这里生活着。
只是,如今这边广大的地域却被朱由校所占领,十万大军屯驻在草原上,展开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行动,横扫了整个辽东的蒙古。整个左翼蒙古,包括辽东的蒙古部族,为之一空,除了朱由校收拢到手底下的人员和科尔沁部族外,在没有闲散的游牧部族了。
将所有反抗的成年男子抽掉出来,送回到关内修路采矿后,其他人员,朱由校并没有费神去管理,而是全部擢拔了各个部族都少不了的汉人奴隶来管理。
救世主和皇帝的身份,让这些人十分的归顺,而之前他们痛恨的生活,却让他们对草原部族的运转十分的了解,层层分割之后,便能形成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
尽管这个体系还十分的粗疏,但对于初初将蒙古收纳麾下的朱由校来说,有个能够深入管理的体系就可以了,在关内,他的皇权下乡计划也才刚刚开始呢。蒙古的体系虽然粗疏,但好歹能够深入管理了。
在之后,便是分划游牧范围,派遣官员,设立管理中心。为此,朱由校在从察罕浩特到镇北关的大草原上,修建了十多座小城(前面地理错误,后面有解释。)
目前,城市还在修建,从白城一直南下,到长城为止。有了水泥后,在草原上筑城就简单多了,虽然城市对于目前已经火器化的中央军没有用,但用来抵挡草原民族还是很不错的。
而建城的主力,便是这些牧民,他们一边要维持放牧的生活,一边还要辛苦的修建城池。若不是张世泽逐渐丰满的骁骑军和骠骑军日日巡查弹压,怕是这些牧民也要和关内某些地主叫嚣的一样,起来造反了。
尽管有些弹压的有些费力,但朱由校并没有动摇自己步步为城的策略,想要切实占领消化草原,这是必须的消耗。
随着城市的建立,官员也开始注入其中,每个城池的城防军也开始设立。这里的城防军朱由校并没有从中央军中派人过去,而是使用蒙古当中投诚的蒙人,以及那些汉民奴隶中不适合编入军队的担任。
对于蒙古时不时起伏的骚乱,他们的镇压可更是狠辣,血腥的杀戮,很快就让整个左翼蒙古安定下去,按部就班的随着一座座城市的建立而展开。
来蒙古任职的官员,也都是由吏部分派的,但显然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写将来这种地方当官,没有油水还是小事,但没有政绩却是要了老命,每政绩,拿什么来升官啊。
眼看皇帝打破了非翰林不得入阁的潜规则,全天下只要是自认为有点能力的,都瞄准了内阁中九个大学士位置而去的。在蒙古这种偏僻到皇帝都会忘了你的地方,拿什么政绩才能打动皇帝?
是以,最后弄来弄去,到蒙古草原上来的,都是些犯了错的官员,比如红丸政变中,受到牵连,但没有下狱的,南直隶平叛中,和叛乱士族不清不楚的,再比如一些被都察院纠合出来的。
和现在地方流行的,让监狱中的犯人发挥劳动力,进行垦荒、修路、筑城等劳改事务,官场上也发扬了这一优势,犯错的士子剥夺了功名后,直接发配乡下边疆去教书,而犯错的官员,也只是好一点,保留了官身,但也发配到边疆去当官,管理庶务,而且还是全家都跟着去。
而且,有污点的他们还必须做的好,否则全家这辈子都老死在大草原上吧。面对家族的重担,这些官员只能打点精神,努力办差。
就比如倒霉催的知府陈鑫,只是因为一时糊涂,逾越了职权,便被拿下,送到了大草原上,而且是全家相随,他的妻子,他的子女,乃至他府中和他有点牵扯的同族都发配来了。
对于官员犯错,朱由校从来都不手软,而且还是直接的株连,一人犯错,全家乃至一些亲族跟着遭罪。
好在陈鑫的错误不是很重,他因此分到了个还算好的地方,白城,也就是原来的察罕浩特任职。这里地理优势十分优越,有通向锡林郭勒的山谷,又和辽东联通,将会成为左翼蒙古的政治经济中心。
显然和关内不同,这里靠近省府,日子肯定会好过不少,至少衣食住行等不会太差。
在将骑兵全部派出去,处理完了几十万的蒙古部族后,朱由校就带着剩下的步兵开始了整改和练兵。
也就有了现在这壮阔的一幕。
从天上来看,以朱由校的中军大帐为中心,无数帐篷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周围,这些帐篷并不是凌乱分散的,而是一簇一簇的聚集在一起,而每簇之间,都会留有巨大的空隙。这是预留下来的练兵场。
在南面,一簇一簇的帐篷群落还有意识的形成了一条巨大的通道,通道的尽头,便是镇北关了,另一头则是朱由校的中军大帐。无数的车辙碾压之下,大道的草几乎都没压死。
由于长时间的屯驻和大量物资的输送,从镇北关到沈阳之间都紧急的修筑了一条宽大的水泥马路,和之前京师到沈阳的马路相联通,方便朱由校和京师内阁的交通往来。
早上锻炼完毕,吃过早饭后,朱由校便开始骑着马,在军营巡视,查看各个部队的教育和训练。
不同的部队之间,进度不同,训练方式不同,因而每天展开的也不一样。
就像细柳军,由于成军比较晚,军中老兵也少,因而首先展开的,便是扫盲教育、信仰教育、忠诚和荣誉教育。先以此深化传统,形成氛围,意志得到洗礼后,之后展开刻苦训练就有了更高的承受能力。
而充当教师的,有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本土军官,有外派的进士举人军官,也有天帝观的道士,他们教授的科目不同,内容也不一样。
在军中,天帝观的道士是一群另类的存在,他们不算在编制之内,也没有军衔或者职位,他们的品阶是按照内府走的,负责的也是思想领域的统一,心理辅导和救死扶伤。
他们的军营是单独的,里面除了道士外,还有很多的江湖郎中以及女护士。这些护士的来源要么是一些犯官的家属,要么就是现在从草原上直接抓捕过来的妇女,甚至,在这里还有到处乱跑的小孩子和需要人照顾的婴儿。
从军营规矩上来看,这里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混乱,但却奇怪的显现出一种温馨感,很多训练苦闷之余的士兵最喜欢在这周边流连忘返,不论是看看偶尔靓颖闪现的护士,还是看看那些可爱的孩子,都能让他们排解心中积郁的情绪。
而朱由校对这种情况,只要干什么,也是乐于见到的,而且这也是他希望天帝观所做的,传播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救死扶伤,收养老弱。
每天,巡视的时候,他也是最喜欢到这里来逛的,不说可以安慰手受伤的军士,又可以放松自己。这不,在里面转了一... -->>
辽东行省,镇北关,清晨!
随着太阳的神奇,嘹亮的军号声响起,熟悉的调子,让朱由校从沉睡中醒来。在后世,这种号子就是他曾经两年日日听闻,痛恨不已的声音。
只是,当换了一个环境后,他又无比的怀念,甚至将其重现了出来。醒来之后,朱由校并没有赖床,而是立刻穿衣起身。门外,是勤务员早已准备好的热水和毛巾。这种事,在后世军营中都避免不了,更不要说先这个等级之分的封建王朝了。
处理完了个人生理卫生后,他便神清气爽的走出了自己的中军大帐,开始自己的日常训练。从小习武的,他早就习惯了这一切。强悍的武力展示,既能增强自己的威望,又能强身健体,何乐而不为。
在最初羽林军组建的时候,一身武力可是帮了他不少忙,让他树立起来自己大军统帅的威望。
是以多年下来,哪怕登基称帝,他都没有放弃这些。两世为人,让他具备了常人所难有的意志力和执行力。
朱由校的大军并没有驻扎在镇北关内,甚至不在辽东行省,而是处在镇北关外广袤的大草原上。
科尔沁草原、松嫩平原相互交织,形成一大片广袤的地带,蒙古部落科尔沁一族就在这里生活着。
只是,如今这边广大的地域却被朱由校所占领,十万大军屯驻在草原上,展开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行动,横扫了整个辽东的蒙古。整个左翼蒙古,包括辽东的蒙古部族,为之一空,除了朱由校收拢到手底下的人员和科尔沁部族外,在没有闲散的游牧部族了。
将所有反抗的成年男子抽掉出来,送回到关内修路采矿后,其他人员,朱由校并没有费神去管理,而是全部擢拔了各个部族都少不了的汉人奴隶来管理。
救世主和皇帝的身份,让这些人十分的归顺,而之前他们痛恨的生活,却让他们对草原部族的运转十分的了解,层层分割之后,便能形成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
尽管这个体系还十分的粗疏,但对于初初将蒙古收纳麾下的朱由校来说,有个能够深入管理的体系就可以了,在关内,他的皇权下乡计划也才刚刚开始呢。蒙古的体系虽然粗疏,但好歹能够深入管理了。
在之后,便是分划游牧范围,派遣官员,设立管理中心。为此,朱由校在从察罕浩特到镇北关的大草原上,修建了十多座小城(前面地理错误,后面有解释。)
目前,城市还在修建,从白城一直南下,到长城为止。有了水泥后,在草原上筑城就简单多了,虽然城市对于目前已经火器化的中央军没有用,但用来抵挡草原民族还是很不错的。
而建城的主力,便是这些牧民,他们一边要维持放牧的生活,一边还要辛苦的修建城池。若不是张世泽逐渐丰满的骁骑军和骠骑军日日巡查弹压,怕是这些牧民也要和关内某些地主叫嚣的一样,起来造反了。
尽管有些弹压的有些费力,但朱由校并没有动摇自己步步为城的策略,想要切实占领消化草原,这是必须的消耗。
随着城市的建立,官员也开始注入其中,每个城池的城防军也开始设立。这里的城防军朱由校并没有从中央军中派人过去,而是使用蒙古当中投诚的蒙人,以及那些汉民奴隶中不适合编入军队的担任。
对于蒙古时不时起伏的骚乱,他们的镇压可更是狠辣,血腥的杀戮,很快就让整个左翼蒙古安定下去,按部就班的随着一座座城市的建立而展开。
来蒙古任职的官员,也都是由吏部分派的,但显然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写将来这种地方当官,没有油水还是小事,但没有政绩却是要了老命,每政绩,拿什么来升官啊。
眼看皇帝打破了非翰林不得入阁的潜规则,全天下只要是自认为有点能力的,都瞄准了内阁中九个大学士位置而去的。在蒙古这种偏僻到皇帝都会忘了你的地方,拿什么政绩才能打动皇帝?
是以,最后弄来弄去,到蒙古草原上来的,都是些犯了错的官员,比如红丸政变中,受到牵连,但没有下狱的,南直隶平叛中,和叛乱士族不清不楚的,再比如一些被都察院纠合出来的。
和现在地方流行的,让监狱中的犯人发挥劳动力,进行垦荒、修路、筑城等劳改事务,官场上也发扬了这一优势,犯错的士子剥夺了功名后,直接发配乡下边疆去教书,而犯错的官员,也只是好一点,保留了官身,但也发配到边疆去当官,管理庶务,而且还是全家都跟着去。
而且,有污点的他们还必须做的好,否则全家这辈子都老死在大草原上吧。面对家族的重担,这些官员只能打点精神,努力办差。
就比如倒霉催的知府陈鑫,只是因为一时糊涂,逾越了职权,便被拿下,送到了大草原上,而且是全家相随,他的妻子,他的子女,乃至他府中和他有点牵扯的同族都发配来了。
对于官员犯错,朱由校从来都不手软,而且还是直接的株连,一人犯错,全家乃至一些亲族跟着遭罪。
好在陈鑫的错误不是很重,他因此分到了个还算好的地方,白城,也就是原来的察罕浩特任职。这里地理优势十分优越,有通向锡林郭勒的山谷,又和辽东联通,将会成为左翼蒙古的政治经济中心。
显然和关内不同,这里靠近省府,日子肯定会好过不少,至少衣食住行等不会太差。
在将骑兵全部派出去,处理完了几十万的蒙古部族后,朱由校就带着剩下的步兵开始了整改和练兵。
也就有了现在这壮阔的一幕。
从天上来看,以朱由校的中军大帐为中心,无数帐篷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周围,这些帐篷并不是凌乱分散的,而是一簇一簇的聚集在一起,而每簇之间,都会留有巨大的空隙。这是预留下来的练兵场。
在南面,一簇一簇的帐篷群落还有意识的形成了一条巨大的通道,通道的尽头,便是镇北关了,另一头则是朱由校的中军大帐。无数的车辙碾压之下,大道的草几乎都没压死。
由于长时间的屯驻和大量物资的输送,从镇北关到沈阳之间都紧急的修筑了一条宽大的水泥马路,和之前京师到沈阳的马路相联通,方便朱由校和京师内阁的交通往来。
早上锻炼完毕,吃过早饭后,朱由校便开始骑着马,在军营巡视,查看各个部队的教育和训练。
不同的部队之间,进度不同,训练方式不同,因而每天展开的也不一样。
就像细柳军,由于成军比较晚,军中老兵也少,因而首先展开的,便是扫盲教育、信仰教育、忠诚和荣誉教育。先以此深化传统,形成氛围,意志得到洗礼后,之后展开刻苦训练就有了更高的承受能力。
而充当教师的,有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本土军官,有外派的进士举人军官,也有天帝观的道士,他们教授的科目不同,内容也不一样。
在军中,天帝观的道士是一群另类的存在,他们不算在编制之内,也没有军衔或者职位,他们的品阶是按照内府走的,负责的也是思想领域的统一,心理辅导和救死扶伤。
他们的军营是单独的,里面除了道士外,还有很多的江湖郎中以及女护士。这些护士的来源要么是一些犯官的家属,要么就是现在从草原上直接抓捕过来的妇女,甚至,在这里还有到处乱跑的小孩子和需要人照顾的婴儿。
从军营规矩上来看,这里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混乱,但却奇怪的显现出一种温馨感,很多训练苦闷之余的士兵最喜欢在这周边流连忘返,不论是看看偶尔靓颖闪现的护士,还是看看那些可爱的孩子,都能让他们排解心中积郁的情绪。
而朱由校对这种情况,只要干什么,也是乐于见到的,而且这也是他希望天帝观所做的,传播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救死扶伤,收养老弱。
每天,巡视的时候,他也是最喜欢到这里来逛的,不说可以安慰手受伤的军士,又可以放松自己。这不,在里面转了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