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小说网 www.tbxs.net,中餐馆的秘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海德堡大学与海德堡城连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城市与大学的界限,城市和大学的建筑也没有明显的区别。梁晓秀很喜欢这种格局,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大学城。整个海德堡市都已融入到大学中,受到了大学文化的熏陶。她在柏林参观过柏林大学和洪堡大学,相比之下,那两所大学都不如海德堡大学这么令她喜欢。
他们来到海德堡大学的一家餐馆时,已经下午1点钟了。梁晓秀早晨没吃饭,这时有了食欲,感觉那天中午的饭菜特别可口。他们三人有说有笑,享受着丰盛的午餐。布朗和米拉都喜欢喝德国啤酒,两人喝了啤酒。梁晓秀对他们的酒量感到惊讶,觉得他们的肚子能装下几箱啤酒。
布朗介绍说,海德堡大学建于1386年,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如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闻名世界。早在16-17世纪,海德堡大学就已经成为德国宗教改革的根据地和文化中心。从海德堡大学走出了许多知名学者和大科学家,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
梁晓秀说,她一眼就能看出海德堡大学是德国的名校,因为这一带有大学的气场,有一种说不出的名校气场。
布朗便问她气场指的是什么。她说气场就是一种感觉,她感觉海德堡大学文化底蕴深厚,科学基础扎实。她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对大学教育很重视,认为一个人只要有条件,至少应该接受大学教育。她活到24岁,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没有上大学;现在看着眼前的海德堡大学,她默默地想要是能上这所大学,那该多好哇。
她认为,一所大学只有具备悠久的历史,才能有深厚的文化沉淀,而深厚的文化沉淀对当今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相比之下,中国大学的历史都很短,这也是中国的科学技术不如欧洲发达的缘故。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布朗。
布朗说,海德堡这样的著名大学,在德国其实也并不多见,所以德国人很看重这所大学。德国学生能到这所大学学习,那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毕竟并不是每个德国学生都能上海德堡大学。
梁晓秀问布朗,对外国学生来说,能上海德堡大学是否很难。她那样问是有目的的,她想将来让孩子都上名校,海德堡大学就是她孩子应该争取上的大学。
布朗说确实很难,只有那些出类拔萃的外国学生才能进入海德堡大学。欧洲其他国家的学生如果能上海德堡大学,并且正式毕业,他们的就业一般不成问题。
梁晓秀说海德堡城市不大,只有十几万人口,却有这样一所著名的大学,真是幸运。在中国,没有一座名校建在小城市。这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个显著区别。她希望中国在将来也能把大学建在小城市。大学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有促动作用。
她的好多想法布朗和米拉都难以理解,他们没有她那种经历,不懂得中国的国情,所以觉得梁晓秀的有些想法似乎有点“出格”。
她解释说,德国的大学布局合理,遍布全国各地。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都分布在大城市,稍微有一点名气的大学至少是在省会城市,在小城市根本就见不到大学的影子。从中国大学的布局上看,教育资源的分流不合理,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这一点上,中国应该向德国学习。
布鲁克说,在德国的一些中小城市都有大学,而且还是著名的大学。比如哥廷根大学就是那样一所大学:闻名欧洲。
梁晓秀便说她要是教育部长,她就在中小城市建大学,这样有利于提高全国各地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使教育资源公平化。人们总说两极分化,其实教育的分化才是最严重的分化。
她自言自语道:可惜她不是教育部长,没有那个权力。
米拉认为梁晓秀的想法挺多,她看见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她就会联想到别的事物上。
梁晓秀说,她看了海德堡大学,她有了一个想法。
布朗问她什么想法。
她讲了自己的想法:把大学建在一个小城市,是明智的做法。大学并不一定非要建在大城市。大学建在小城市利大于弊。大学可以给城市带来很多好东西,最关键的是大学可以给城市带来文化气氛。她喜欢海德堡,不仅因为这里有优美的风景,还因为这里有海德堡大学。倘若没有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就没有这种浓浓的文化气氛,更没有这种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布朗说她说得非常有道理,他过去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梁晓秀的说法让他坚信德国的大学教育。德国大学的分布非常合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每... -->>
海德堡大学与海德堡城连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城市与大学的界限,城市和大学的建筑也没有明显的区别。梁晓秀很喜欢这种格局,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大学城。整个海德堡市都已融入到大学中,受到了大学文化的熏陶。她在柏林参观过柏林大学和洪堡大学,相比之下,那两所大学都不如海德堡大学这么令她喜欢。
他们来到海德堡大学的一家餐馆时,已经下午1点钟了。梁晓秀早晨没吃饭,这时有了食欲,感觉那天中午的饭菜特别可口。他们三人有说有笑,享受着丰盛的午餐。布朗和米拉都喜欢喝德国啤酒,两人喝了啤酒。梁晓秀对他们的酒量感到惊讶,觉得他们的肚子能装下几箱啤酒。
布朗介绍说,海德堡大学建于1386年,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如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闻名世界。早在16-17世纪,海德堡大学就已经成为德国宗教改革的根据地和文化中心。从海德堡大学走出了许多知名学者和大科学家,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
梁晓秀说,她一眼就能看出海德堡大学是德国的名校,因为这一带有大学的气场,有一种说不出的名校气场。
布朗便问她气场指的是什么。她说气场就是一种感觉,她感觉海德堡大学文化底蕴深厚,科学基础扎实。她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对大学教育很重视,认为一个人只要有条件,至少应该接受大学教育。她活到24岁,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没有上大学;现在看着眼前的海德堡大学,她默默地想要是能上这所大学,那该多好哇。
她认为,一所大学只有具备悠久的历史,才能有深厚的文化沉淀,而深厚的文化沉淀对当今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相比之下,中国大学的历史都很短,这也是中国的科学技术不如欧洲发达的缘故。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布朗。
布朗说,海德堡这样的著名大学,在德国其实也并不多见,所以德国人很看重这所大学。德国学生能到这所大学学习,那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毕竟并不是每个德国学生都能上海德堡大学。
梁晓秀问布朗,对外国学生来说,能上海德堡大学是否很难。她那样问是有目的的,她想将来让孩子都上名校,海德堡大学就是她孩子应该争取上的大学。
布朗说确实很难,只有那些出类拔萃的外国学生才能进入海德堡大学。欧洲其他国家的学生如果能上海德堡大学,并且正式毕业,他们的就业一般不成问题。
梁晓秀说海德堡城市不大,只有十几万人口,却有这样一所著名的大学,真是幸运。在中国,没有一座名校建在小城市。这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个显著区别。她希望中国在将来也能把大学建在小城市。大学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有促动作用。
她的好多想法布朗和米拉都难以理解,他们没有她那种经历,不懂得中国的国情,所以觉得梁晓秀的有些想法似乎有点“出格”。
她解释说,德国的大学布局合理,遍布全国各地。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都分布在大城市,稍微有一点名气的大学至少是在省会城市,在小城市根本就见不到大学的影子。从中国大学的布局上看,教育资源的分流不合理,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这一点上,中国应该向德国学习。
布鲁克说,在德国的一些中小城市都有大学,而且还是著名的大学。比如哥廷根大学就是那样一所大学:闻名欧洲。
梁晓秀便说她要是教育部长,她就在中小城市建大学,这样有利于提高全国各地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使教育资源公平化。人们总说两极分化,其实教育的分化才是最严重的分化。
她自言自语道:可惜她不是教育部长,没有那个权力。
米拉认为梁晓秀的想法挺多,她看见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她就会联想到别的事物上。
梁晓秀说,她看了海德堡大学,她有了一个想法。
布朗问她什么想法。
她讲了自己的想法:把大学建在一个小城市,是明智的做法。大学并不一定非要建在大城市。大学建在小城市利大于弊。大学可以给城市带来很多好东西,最关键的是大学可以给城市带来文化气氛。她喜欢海德堡,不仅因为这里有优美的风景,还因为这里有海德堡大学。倘若没有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就没有这种浓浓的文化气氛,更没有这种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布朗说她说得非常有道理,他过去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梁晓秀的说法让他坚信德国的大学教育。德国大学的分布非常合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