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bxs.net,倾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被章鉴和王爚两个老臣称赞为“大才”的大明皇帝叶应武同志,此时正懒洋洋的坐在御书房的桌前,看着站在前面的文天祥和苏刘义这两个政事堂的左右丞相,也是他在文武两方面的左臂右膀。而在文天祥和苏刘义身后,户部尚书谢枋得、吏部尚书汪立信、刑部尚书夏士林、翰林院大学士刘辰翁和学士院大学士邓光荐济济一堂。
叶应武回来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在御书房中一下子召见这么多朝中重臣。此时相比于叶应武的疏懒,文天祥几个人脸上却没有多少轻松笑意。一个个静静等着,一副叶应武不先开口,他们绝对不先开始说话的架势。
毕竟这也怪不得文天祥他们,这一次朝廷一下子对这么多士农家族动手,绝对不是什么小事。士农古往今来一直被看作一个王朝统治的根基,士族在上,地主和农民在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治和被统治机构,而历朝历代也基本都是以这个统治机构作为基本框架,至于工商实际上也就是这几百年随着贸易的发展方才发展起来的,即使是在南宋也就是起到框架中所填充血肉的作用,实际上没有他们整个王朝照样能够维持统治,至少不会分崩离析。
但是现在大明摆明了要扶植工商的架势,从而引起了士农阶级的反扑,而如果不是叶应武坚定要把这一股风潮打压下去,恐怕文天祥他们会直接向士农阶级妥协,毕竟归根结底他们也是士农阶级出身啊,向自家人宣战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的决定。
不过既然叶应武已经下定决心这么做,那文天祥他们就只有全力以赴为陛下效劳的份儿,不只是因为他们身为人臣,不能抗旨,更因为他们很清楚,叶应武这么做也不是没有好处。否则以文天祥、苏刘义这几个家伙的执拗性格,别说抗旨不尊了,他们敢直接冲入皇宫找叶应武抗议,不然的话这几个家伙之前也不至于混得那么凄惨。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他们这种执拗的性格,也不会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支撑起南宋流亡朝廷的天空,也不会在这个时代毅然决然的帮助叶应武力挽狂澜。
对于朝廷来说,这样做当然是利大于弊。几千年来,每一个王朝都把士农作为根基,这也就多少导致了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现在随着北伐的进行以及大明对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探索恢复,工商业已经开始不可避免的在大明经济甚至政治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如果此时工商业依旧处于较低地位的话,这些逐渐掌握实权的工商业者肯定也会引起另外的风潮。
这还只是其次,对于大明和叶应武,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借机削弱士农的力量。士族、世家,这对于每一个统治者来说都是无比头疼的东西,或许一个世家不会对国家之存续带来多少威胁,但是如果几个世家联起手来,那么谁都不敢忽视他们的力量。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归根结底实际上就是世家联盟不断交手、不断更迭的过程,对于这些世家来说,千百年耕读传家,在他们心中,家族的利益已经远远超过个人或者国家的利益,所以当初镇江陆门因为能够和贾似道联合从而让整个家族飞黄腾达,而不惜对叶应武下狠手。
现在叶应武自己做皇帝、大明处于睥睨天下无敌手的情况下,这些世家对大明朝廷自然是客客气气,但是如果有一天大明危亡旦夕,又有谁能保证这些一味寻求自保的世家会依旧站在大明这一边。他们动摇,很有可能就意味着整个士农阶级的动摇,这对于大明不啻于噩梦。
所以现在叶应武要做的,就是将这种有可能的动摇扼杀在萌芽之中。这些士农家族想要站出来反对叶应武穷兵黩武,那叶应武就趁着这个机会将所有的刺头儿都挑除,长痛不如短痛,只有雷霆手段才能让这些世家感到惊慌,并且清楚谁才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叶应武不知道自己这个做法能不能将世家对大明统治的威胁彻底消除,但是叶应武很清楚,至少在这个时候,不能让这些士农阶级成为阻碍自己向前的障碍。
作为一个久在沙场的人,叶应武从来不喜欢什么妥协和让步,因为这样只会给敌人更多喘息的机会,尤其是在敌弱我强的情况下,所以他很干脆的下达了快刀斩乱麻的命令,并且启动了六扇门早就准备好的行动预案。
或许章鉴和王爚对于叶应武为什么会未雨绸缪、早就做好准备感到好奇,但是在场的这几个官员作为叶应武的左臂右膀,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其实很简单,并不是陛下有多少洞察天机的能力,而是因为六扇门对于很多有可能的突发情况都有预案,甚至这些预案之中还包括如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封锁京城、如何在陛下下达旨意之后快速抓捕等等,这一次叶应武采取的措施只是一个早就规划好的预案罢了。
毕竟别人不知道,文天祥和苏刘义却是清楚,叶应武当初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很是惊讶,如果他早就预料到了这暗流,恐怕根本不会露出那样的表情,也不会匆忙前去城外先将那些百姓劝回。
但是六扇门存在预案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够确保行动的突然性和准确性,也能够保持皇权和朝廷的神秘感和威严,这对于朝廷和叶应武本身都是很重要的。而正也是因为这个道理,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比如现在在场的这几位,就能感受到叶应武让他们知道这件事的信任,也会对叶应武更加忠心。
御书房中的沉默还在继续,文天祥他们显然是抱定了叶应武不开口他们也坚决不开口的心思。这一次对南京中几个家族毫不犹豫的下手,是叶应武直接下达的命令,包括文天祥和谢枋得,也只有跑腿的份儿,再加上之前多少都有些不愿意,所以要说文天祥他们没有一点儿不满那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们也不想积极主动开口做出头鸟,否则一旦叶应武将什么重任委托给他们,很有可能就会招惹到其余士农家族的恨意。
这些士农家族不敢对陛下这尊从江南一路杀到山西、所到之处尸山血海的杀神怎么样,但是向他们抗议还是能够做出来的。
叶应武微微一笑,似乎文天祥他们的表现已经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只是不慌不忙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咂了咂嘴:“这雨前的龙井味道还真是纯正,不枉朕亲笔赐名。”
文天祥等人顿时一脸黑线,陛下一直是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而此时还不紧不慢的点评起来茶水,倒是让他们浑身不自... -->>
被章鉴和王爚两个老臣称赞为“大才”的大明皇帝叶应武同志,此时正懒洋洋的坐在御书房的桌前,看着站在前面的文天祥和苏刘义这两个政事堂的左右丞相,也是他在文武两方面的左臂右膀。而在文天祥和苏刘义身后,户部尚书谢枋得、吏部尚书汪立信、刑部尚书夏士林、翰林院大学士刘辰翁和学士院大学士邓光荐济济一堂。
叶应武回来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在御书房中一下子召见这么多朝中重臣。此时相比于叶应武的疏懒,文天祥几个人脸上却没有多少轻松笑意。一个个静静等着,一副叶应武不先开口,他们绝对不先开始说话的架势。
毕竟这也怪不得文天祥他们,这一次朝廷一下子对这么多士农家族动手,绝对不是什么小事。士农古往今来一直被看作一个王朝统治的根基,士族在上,地主和农民在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治和被统治机构,而历朝历代也基本都是以这个统治机构作为基本框架,至于工商实际上也就是这几百年随着贸易的发展方才发展起来的,即使是在南宋也就是起到框架中所填充血肉的作用,实际上没有他们整个王朝照样能够维持统治,至少不会分崩离析。
但是现在大明摆明了要扶植工商的架势,从而引起了士农阶级的反扑,而如果不是叶应武坚定要把这一股风潮打压下去,恐怕文天祥他们会直接向士农阶级妥协,毕竟归根结底他们也是士农阶级出身啊,向自家人宣战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的决定。
不过既然叶应武已经下定决心这么做,那文天祥他们就只有全力以赴为陛下效劳的份儿,不只是因为他们身为人臣,不能抗旨,更因为他们很清楚,叶应武这么做也不是没有好处。否则以文天祥、苏刘义这几个家伙的执拗性格,别说抗旨不尊了,他们敢直接冲入皇宫找叶应武抗议,不然的话这几个家伙之前也不至于混得那么凄惨。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他们这种执拗的性格,也不会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支撑起南宋流亡朝廷的天空,也不会在这个时代毅然决然的帮助叶应武力挽狂澜。
对于朝廷来说,这样做当然是利大于弊。几千年来,每一个王朝都把士农作为根基,这也就多少导致了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现在随着北伐的进行以及大明对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探索恢复,工商业已经开始不可避免的在大明经济甚至政治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如果此时工商业依旧处于较低地位的话,这些逐渐掌握实权的工商业者肯定也会引起另外的风潮。
这还只是其次,对于大明和叶应武,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借机削弱士农的力量。士族、世家,这对于每一个统治者来说都是无比头疼的东西,或许一个世家不会对国家之存续带来多少威胁,但是如果几个世家联起手来,那么谁都不敢忽视他们的力量。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归根结底实际上就是世家联盟不断交手、不断更迭的过程,对于这些世家来说,千百年耕读传家,在他们心中,家族的利益已经远远超过个人或者国家的利益,所以当初镇江陆门因为能够和贾似道联合从而让整个家族飞黄腾达,而不惜对叶应武下狠手。
现在叶应武自己做皇帝、大明处于睥睨天下无敌手的情况下,这些世家对大明朝廷自然是客客气气,但是如果有一天大明危亡旦夕,又有谁能保证这些一味寻求自保的世家会依旧站在大明这一边。他们动摇,很有可能就意味着整个士农阶级的动摇,这对于大明不啻于噩梦。
所以现在叶应武要做的,就是将这种有可能的动摇扼杀在萌芽之中。这些士农家族想要站出来反对叶应武穷兵黩武,那叶应武就趁着这个机会将所有的刺头儿都挑除,长痛不如短痛,只有雷霆手段才能让这些世家感到惊慌,并且清楚谁才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叶应武不知道自己这个做法能不能将世家对大明统治的威胁彻底消除,但是叶应武很清楚,至少在这个时候,不能让这些士农阶级成为阻碍自己向前的障碍。
作为一个久在沙场的人,叶应武从来不喜欢什么妥协和让步,因为这样只会给敌人更多喘息的机会,尤其是在敌弱我强的情况下,所以他很干脆的下达了快刀斩乱麻的命令,并且启动了六扇门早就准备好的行动预案。
或许章鉴和王爚对于叶应武为什么会未雨绸缪、早就做好准备感到好奇,但是在场的这几个官员作为叶应武的左臂右膀,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其实很简单,并不是陛下有多少洞察天机的能力,而是因为六扇门对于很多有可能的突发情况都有预案,甚至这些预案之中还包括如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封锁京城、如何在陛下下达旨意之后快速抓捕等等,这一次叶应武采取的措施只是一个早就规划好的预案罢了。
毕竟别人不知道,文天祥和苏刘义却是清楚,叶应武当初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很是惊讶,如果他早就预料到了这暗流,恐怕根本不会露出那样的表情,也不会匆忙前去城外先将那些百姓劝回。
但是六扇门存在预案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够确保行动的突然性和准确性,也能够保持皇权和朝廷的神秘感和威严,这对于朝廷和叶应武本身都是很重要的。而正也是因为这个道理,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比如现在在场的这几位,就能感受到叶应武让他们知道这件事的信任,也会对叶应武更加忠心。
御书房中的沉默还在继续,文天祥他们显然是抱定了叶应武不开口他们也坚决不开口的心思。这一次对南京中几个家族毫不犹豫的下手,是叶应武直接下达的命令,包括文天祥和谢枋得,也只有跑腿的份儿,再加上之前多少都有些不愿意,所以要说文天祥他们没有一点儿不满那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们也不想积极主动开口做出头鸟,否则一旦叶应武将什么重任委托给他们,很有可能就会招惹到其余士农家族的恨意。
这些士农家族不敢对陛下这尊从江南一路杀到山西、所到之处尸山血海的杀神怎么样,但是向他们抗议还是能够做出来的。
叶应武微微一笑,似乎文天祥他们的表现已经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只是不慌不忙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咂了咂嘴:“这雨前的龙井味道还真是纯正,不枉朕亲笔赐名。”
文天祥等人顿时一脸黑线,陛下一直是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而此时还不紧不慢的点评起来茶水,倒是让他们浑身不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